中国NG0反思哥本哈根大会“教训” 联合国环境议事规则,岂能不改?

“全球化时代到来,首先要有有效的全球议事规则,我们不能像驼鸟那样把头埋进沙里就算了。”“在世界治理规则的设计中,中国人总是被动接受的角色,一方面担心别人算计,有一种担惊受怕的民族主义心理,一方面又不习惯去积极争取话语权和规则制订权。”

责任编辑:曹海东 朱红军 实习生 郭海燕

非官方报告

2010年2月,联合国第十一次全球环境部长会议在印尼的巴厘岛召开,中国的NGO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参会,并以递交草案形式,动议联合国就全球环境治理的议事规则进行改革。在他们看来,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失败,首先在于游戏规则本身。

“全球化时代到来,首先要有有效的全球议事规则,我们不能像驼鸟那样把头埋进沙里就算了。”

“在世界治理规则的设计中,中国人总是被动接受的角色,一方面担心别人算计,有一种担惊受怕的民族主义心理,一方面又不习惯去积极争取话语权和规则制订权。”

2009年12月,我们受联合国环境署邀请,组团参加了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最终却没能目睹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协议,这个结果让不少人失望。

归国后,副会长王维嘉提醒大家,认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