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二氧化碳气田深陷关张纷争——采的不是资源,是祸害?

12家二氧化碳回收企业,密聚苏州,为自己受损的行业利益鼓呼,却意外击中了中国最大二氧化碳气田——黄桥气田的生死命门:是违背减排大势的环境祸害,还是顺应市场的稀缺资源?

责任编辑:朱红军 实习生 袁端端

12家二氧化碳回收企业,密聚苏州,为自己受损的行业利益鼓呼,却意外击中了中国最大二氧化碳气田——黄桥气田的生死命门:是违背减排大势的环境祸害,还是顺应市场的稀缺资源?

绝地反击

“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这是一个罕见的场景:平日的竞争对手自发聚在一起,同仇敌忾地声讨共同的敌人。

6月25日,江苏苏州,12家江苏省内二氧化碳回收企业(下称回收企业)的老总在一家酒店闷声开会。烟雾缭绕中,不时有人言辞激烈,王荣华低着头,不时记录。

这位江苏省气体工业协会秘书长试图扭转会议方向,将枪口指向市场上没有二氧化碳经营许可证的小企业,但没有人愿意附和这个权宜之策,抨击目标出奇一致:关闭黄桥二氧化碳气田。

“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会议召集人张孝民说。他是徐州一家二氧化碳回收企业的总经理。

黄桥二氧化碳气田 (以下简称黄桥气田)可是个庞然大物。它位于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是全国最大的二氧化碳气田,可采储量约600亿立方米。这是不为公众熟知的一种地下资源,它如同石油、天然气一样被勘探、开采,并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造船、筑桥等工程建设的焊接,金属加工,啤酒、碳酸饮料等的添加剂,各类化学用品的原料,消防用品,等等。

因为黄桥气田开采的二氧化碳纯度达99.9%,稍作提纯就可销售,简单工艺带来了低成本优势,张孝民估计,这些气田开采所得二氧化碳出厂价可以低于200元/吨。

而这显然是回收企业无法抗衡的价格狙击。回收企业只能从化肥、乙醇、发电等产生废气的工厂里回收二氧化碳,再度销售,光每台回收设备投入就要500万至800万元,每吨气体至少卖到250元至350元才能勉强运转。

惨烈的价格战令张孝民疲于奔命,工厂处于半停工状态,不仅江苏,整个华东市场都深受影响。“山东是全国二氧化碳回收生产基地,全省35家回收企业,光设备投入就要两个亿,但现在开工量就只能达到30%。”张孝民说。

王荣华统计了一番,江苏省的回收企业每年二氧化碳产量约为96万吨,但“加起来还不如黄桥一个气田”。而江苏省的市场容量仅在50万吨,加上浙江、上海等地,华东市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X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