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高铁】“南车”造车记

“中国南车”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策下,通过引进预留创新空间的先进技术,开始了自己的研发之路,并最终成为领先技术的拥有者和输出者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张利安

“中国南车”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策下,通过引进预留创新空间的先进技术,开始了自己的研发之路,并最终成为领先技术的拥有者和输出者

几年前,跟朋友谈起中国南车时,中国南车总工程师张新宁遇到的最多的问题是——“中国南车?生产什么牌子的车?”现在,他的朋友们知道了,“中国南车”就是那个造动车组的公司。目前中国的动车组中70%由中国南车制造。

在张新宁出生的1964年,全球首列高速动车组在日本正式投入运行,时速210公里。

45年后的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1068.6公里)、时速350公里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张新宁特意选了一个早晨,从武汉坐上他们研发生产的“和谐号”动车组到广州,吃晚饭的时候,他已经回到武汉。

集中力量办大事

中国的高铁梦做了多年。早在1991年,中央八部委就有了高铁预可行性研究,1992年出炉了第一份《京沪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到2002年前后,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瓶颈开始显现,线路总量不足,运输能力也不足。“中国的人均铁路长度原来只有一个火柴盒那么长,经过建设现在也只有一个香烟盒那么长。”张新宁说,2000年前,全国铁路一年才建500公里左右。

从2008年的京津城际铁路之后,武广、郑西、沪宁高铁陆续开通,三年不到中国有了近7000公里的高铁。在很多人眼里,仿佛这一天突然就到来,包括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