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勿买”,能治楼市热病?

这一显然存在合法性问题和身份歧视嫌疑的饥饿疗法,虽然在短期内令北京楼市成交量暴跌,但和以往一系列调控手段一样,很可能是一项既不触及根本又难以延续的短命政策。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京十五条”延续了政府堵截楼市投资的思路,切断了外地人短期内在京购房的念头。这一显然存在合法性问题和身份歧视嫌疑的饥饿疗法,虽然在短期内令北京楼市成交量暴跌,但和以往一系列调控手段一样,很可能是一项既不触及根本又难以延续的短命政策。

(CFP/图)

整个1月份,刘志鹏的手机都响个不停。作为北京市海淀区链家地产的一名二手房中介,他对潜在购房者的问询应接不暇。驻足观望数月的消费者,似乎正在陆续重返楼市。

但到最近的一周,来电者的问题变了。刘鹏表示,许多购房者现在都在问,该如何规避限购政策,或者怎样要回他们之前支付的诚意金,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资格买房了。

北京市政府于2月16日公布了令人震惊的调控细则“京十五条”,首次规定外地人在京购房,必须提供在京连续五年缴纳社保或个税的证明,并不得购买第二套房;而京籍居民家庭,有1套住房的限购1套;有两套及以上的,暂停在京向其售房。

该限购政策打击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就连一直参与政策制定、呼吁限购的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都感到不适应。“北京限购的范围应从5年纳税证明改为2年。”他说。

其实,这只是一连串楼市调控政策的最新篇章。在春节前夕,几乎每一天,都会有一项新的行政措施出台——无论是祭出房产税、停止三套房贷、调高二套房首付至60%,还是全国大“限购”、地方官员问责制,严厉程度均大大超出市场预期,并将行政管制发挥到极致。

直到一个月前,中国政府再一次将房地产调控升级,推出了“新国八条”。这是继去年4月限购、去年国庆前宣布停止三套房贷款后的又一次雷霆万钧的楼市调控。

“京十五条”的出台更是在短短十天里给北京房市带来了“戏剧性”变化:对以往历次中国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最为支持的北京“蜗居者”,突然发现自己已被这座城市排斥在外了。地产商任志强预测,北京住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茜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