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即若离,最有价值的还是“离”——范迪安谈何多苓

谈到何多苓,我们很容易把他说成伤痕艺术家、乡土写实主义画家、巴蜀画派的画家……无论哪个术语都容易并不恰当地把他定位在历史潮流中。

责任编辑:袁蕾 陈军吉 实习生 蒋潇

谈到何多苓,我们很容易把他说成伤痕艺术家、乡土写实主义画家、巴蜀画派的画家……无论哪个术语都容易并不恰当地把他定位在历史潮流中。何多苓当过弄潮儿,但他艺术的价值不是去书写一个艺术潮流,这是重新审视何多苓的很重要的出发点。

这三十年来,何多苓与这个社会进程的关系,我觉得叫作若即若离。就是与潮流确有碰撞或参与表达,但最有价值的好像还是“离”,这可能构成何多苓自己艺术世界的执著性,也可以从中看到知识分子的精神。

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整个四川的青年画家是先锋精神、探索意识,是一种敢于开风气之先、冲破当时思想禁锢的方向。但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和《青春》,一方面体现一个青年画家的思想解放和追求自我表达,另一方面,与其说贴近社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