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剧?还是恶性竞争?——高校生源争夺“口水仗”落幕

高校生源争夺战背后,涉及招生政绩等更深层次的东西。有相关人士表示,一些高校“唯高分论”和地方政府的“唯GDP论”其实是同一逻辑。

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招生“暗斗”变“明争”,捅破了高校招生最后一层“窗户纸”,也让社会看到了这一领域的“潜规则”。

"闹剧"收场

事件始于7月1日,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复旦大学招生办发表措辞严厉的《关于部分省市考生受骗修改志愿的严正声明》,称有人假冒该校招生教师“怂恿”高招预录取学生修改志愿,复旦将保留追究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的权利。

7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通过其官方微博上进行回应,称 “本校招生老师无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师通知考生取消其与他校所签协议,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我校的行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直指有关‘考生受骗修改志愿’的部分言论影射了交大。

其后,复旦大学湖北招生组组长、历史系教授冯玮又在其微博上披露“招生内幕”,指出清华、北大为抢生源也连出怪招。北京大学上海招生组组长林纯镇教授对此否认。

7月4日,新华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