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评】生奶新国标争论撞入误区

不少企业和地区早已表示各自的生奶质量远高于新国标,他们为“被低标准”而“鸣冤叫屈”,只是因无官方数据或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支持,难以得到消费者响应

责任编辑:曹海东 何海宁 实习生 史秋娟 胡清

不少企业和地区早已表示各自的生奶质量远高于新国标,他们为“被低标准”而“鸣冤叫屈”,只是因无官方数据或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支持,难以得到消费者响应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强调,在食品标准中唯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才具有法定意义上的强制性。在当时迫切需要解决国家标准“政出多门、交叉重复、相互抵牾”的情况之下,将其它与生奶有关的国家标准都一刀切除了,包括老国标GB/T 6914-19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的重要内容。这是引起目前关于新国标争论的原因之一。

以争论的起始核心问题之一生奶细菌总数指标为例,不少参与者以为,新国标只有一个下限而且没有其它分级,又因为这个新国标异乎寻常地没有“编制说明”,只是在其“前言”里提到:“本标准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