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 我们回到了原点”——专访中国气候谈判代表团第一副团长、外交部部长助理刘振民

《京都议定书》如今面临的困难比当年更为艰巨。相比当年比较一致的认识,如今发达国家内部是分裂的,政治意愿不够强烈。

责任编辑:曹海东 实习生 张馨苑

【绿色世界观·德班观察(2)】

《京都议定书》如今面临的困难比当年更为艰巨。相比当年比较一致的认识,如今发达国家内部是分裂的,政治意愿不够强烈。 

作为当年一手促成《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诞生的中国外交官,刘振民面对《议定书》如今可能遭遇被抛弃的命运感慨良多。当年的艰辛谈判历程历历在目,而今在德班,一些发达国家逃避减排责任、气候谈判止步不前,这一切都让这位经历了14年《议定书》谈判的外交官,感到似曾相识。

1997年,阿根廷驻华大使艾斯特拉达最后一刻用铁锤敲出来《议定书》,如今,在德班的最后三天,它将迎来生死存亡的时刻。

刘振民

南方周末:如果德班会议最后不能挽救《京都议定书》,从气候谈判历史来看,这是否是一次重大的倒退?

刘振民:应该说是气候谈判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挫折。《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问题,不仅仅关系《议定书》的命运,更关系气候谈判国家之间的信任以及全球和区域碳交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问题。只有在2020年前,各国将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