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诺贝尔奖】“老战士”为什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8年来,经济学奖6次授予博弈论的大师和与博弈论关系最密切的信息经济学的大师,可见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在现代经济学主流发展中的位置。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编者按: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5日19点,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埃尔文·罗斯(Alvin Roth)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罗伊德·沙普利(Lloyd Shapley)因为稳定配置和市场设计实践理论获得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已经是诺奖第六次颁发给博弈论及相关信息经济学学者。

为了深入了解两位诺奖得主的理论贡献与人生故事,我们邀请了三位中国经济学者来谈论他们眼中的罗斯和沙普利,以及博弈论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他们分别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商务系教授、硕士生及博士生导师王则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巫和懋和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军。

听到沙普利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消息,我很是激动了一下。

在此之前,已经有媒体邀请我在15日傍晚第一时间讲评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我觉得难当此任。现在听到沙普利这非常熟悉的名字,我却感到有话要说了,这不仅因为沙普利教授曾经是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忍痛割爱的学者,更因为他在哈佛大学本科学习期间,从军来到国统区,与中国军民并肩抗日,还因为破译密码立功受奖,是与中国人民休戚与共的一位老战士。

罗伊德·沙普利。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博弈论改写了现代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在20世纪经历了两次升华。一次是20世纪开初把微分学概念和方法引进经济学的“边际分析革命”,从此经济学变得不再乏味;另外一次,就是20世纪下半叶的“博弈论革命”——除了本身的成果以外,博弈论还在思想路线上改写了整个现代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