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友为何剑拔弩张?

弱国与强国结盟,没有实力,就没有筹码,不是被人利用,就是沦为大国之间政治博弈的牺牲品。齐先生这本书,真是一部活生生的中美外交关系史教科书,鉴往知来,岂无益乎?

责任编辑:刘小磊

弱国与强国结盟,没有实力,就没有筹码,不是被人利用,就是沦为大国之间政治博弈的牺牲品。齐先生这本书,真是一部活生生的中美外交关系史教科书,鉴往知来,岂无益乎?

今秋华北多雨,一周下两三天是常事,夜雨孤灯,闭门读史,不亦乐乎。齐锡生先生所著《剑拔弩张的盟友》,上下两册,八百多页,从入伏到出伏,竟通读了一遍。

齐先生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主修国际关系,1967年开始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书,1990年到香港,参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建校,并在校任教。二战结束后,美国学者研究战时中美军事合作关系的著作很多,但由于他们不了解民国的历史和战时的国情,对蒋介石本人也有种种偏见、误会甚至歧视,以至于不能客观地叙述和评价那段历史。有感于此,齐先生立志纠偏,他参读了大量的中英文资料,把英文著作里没有交代清楚的事件,用中文资料予以补充,把英文著作叙述不确、评价失实的地方予以纠正,把中美军事合作的历史背景,把中美军政要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蒋介石与史迪威的关系),把事件脉络与人物互动的过程和结局,都作了非常细致的叙述,评论也很中肯,虽不免引述大量中英文原始资料,但读来饶有趣味,不忍释卷。

《剑拔弩张的盟友: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军事合作关系(1941-1945)》,齐锡生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6月。 (南方周末资料图)

日本偷袭珍珠港,中美外交关系出现转机

1941至1945年的中美军事合作,是决定近代中国历史命运的重大事件。抗日战争的结局和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局的走向,乃至20世纪后50年中国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角色,都由这五年的关系生发、衍变。在这五年里,中美两国为了战胜日本,都以本国利益为宗旨,抱着各自的目的,相互试探、求助、配合、利用,在合作过程中,虽然也充满了怀疑、摩擦、冲突、怨恨,磕磕碰碰,矛盾重重,以至于双方都有不满和失望,但总算基本上实现了各自的政策目标。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爆发的近百年里,美国是西方列强中对中国侵害最小的国家,也是外交上影响最小的国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外交上,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和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