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宋代公务员考试与文化精英治国

这种制度有好有不好。虽然要全面看待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自然是连平时成绩一道来计算比较合理。但这种做法也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人治的因素过重,导致会有人走后门。

中国历史上管理国家的人才是如何选拔出来的?大体上有三个阶段。

第一、西周、东周实行贵族世袭制,国家管理人才的选拔凭借的不是能力和知识,而主要是血统。贵族垄断了文化,也垄断了管理国家的职位。

第二、从汉代一直到南北朝,中国的管理人才主要实行察举制。在这个历史阶段,国家的管理人才和官员由各个地方的政府官员推荐。能不能把最优秀的人放到最合理的岗位上,主要靠人治,而不是法制。

第三、从隋代开始,发明了法制的选拔人才制度——进士考试。唐人继承了这项制度,而到了宋代,这项制度才开始发扬光大并定型。所谓宋代的“公务员”考试,其实就是进士考试,也即官员选拔。

唐代以前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普及程度较低,隋朝开始有所提高,但唐代一般每年录取的进士最多几十人,是两位数,而且唐代读书人考中进士,虽有荣耀但并不直接受官,要做官还要经过吏部审查。吏部选拔不仅要看文化知识,还有一些其他条件。比如长相是不是相貌堂堂,身材够不够魁梧等等。这样的话,帅哥就有优先录取的可能,如果长得不好,就很少有希望能够脱颖而出了。

唐代进士考试并不怎么看重考场的考卷成绩,更多要看考生平时的文学创作成绩及考生的社会知名度。这种考场外的文化比拼叫做&l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