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女王:英国文化的背影
2022年9月19日11时,女王的灵柩移至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国葬仪式。 “三个女王分别代表了英国帝国主义的兴起、高潮和衰落的时代。” -
一战对当今世界的启示
一战前国际关系带给我们的教训是:如果放任民族主义狂热,放弃对自身实力的现实主义估计,放任政治人物对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追求,并把战争视为光荣且可控制的快乐游戏,那么人类就会自我制造历史大灾难,其灾难性后果是所有的一切玉石俱焚,包括大力推动战争的政治精英在内 -
“帝国主义战争”不足以概括日俄战争
“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开始反思战争,但日俄战争却很少被质疑,“似乎日本人和俄国人的决战是在没有任何人的大地和海洋中进行的一般”。 -
“帝国主义战争”不足以概括日俄战争
“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开始反思战争,但日俄战争却很少被质疑,“似乎日本人和俄国人的决战是在没有任何人的大地和海洋中进行的一般”。 -
语言帝国主义
欧洲的语言很多。如果不谈俄罗斯——因为它不一定属于欧洲或“西方”,那么欧洲最多说的语言是德语。但历史的原因让德语在欧洲只算第三重要的语言,英语第一,法语第二。 -
占领香港的义律为什么被撤职?
鸦片战争期间,占领香港的义律(Charles Elliot,1801-1875),被定性为“帝国主义侵华头子”。但是,如果你了解义律的生平,就会发现很奇怪,他在占领香港之后竟被撤职了。 -
纪念贝克尔
贝克尔是“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开创者:他相信经济学可以用来分析人的所有行为。在读研究生时,他对歧视问题产生兴趣,认为任何歧视行为,都是双向的,歧视别人的人,他自己也要承担代价。 -
“帝国主义者” 贝克尔
贝克尔(Gary S.Becker),这位2014年5月3日去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专门以经济学方法研究“非经济问题”著称于世。人文社会科学家经常批评经济学的“帝国主义”,而贝克尔正是这一帝国的建造者。 -
美国档案:95%的国家秘密只能藏30年
周恩来向美国来客递烟却无人响应,自嘲“第一次碰到不抽烟的代表团”;毛泽东对尼克松说“我喜欢右派,人们说你是右派”,尼克松随后回应“我是帝国主义反动派”……这是真实发生在1970年代的往事。随着美国外交档案的不断解密,这些原本不为人所熟知的历史逐渐重见天日。 -
孙中山是如何从亲美转向反帝的
孙中山虽然早在1904年就提出“帝国主义”名词,但直到1924年改组之前,国民党从未以组织的名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纲领,更没有将“反帝”转化成公开政策。对此,俄共政治局派来担任孙中山的政治顾问的鲍罗廷认定“国民党在主观上并不反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