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通识课,应该怎么上? | 圆桌 每年秋季开学,各个高校学生群里总会有一些对“水课”的热议,其中很多“水课”属于通识选修课程。 专业性不强泛泛而谈,没有学术意义,缺乏学校财政经费等支持……很多老师其实也不愿意承担通识课教学任务。 从2005年前后至今,过去15年可算是当代中国第一代通识教育。事实上,通识教育是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积极探索多种模式的通识教育,实践重点也从体系建构逐步转向质量提升。 怎样让通识课摆脱“水课”标签?南方周末记者约访多名研究者、授课者,探讨通识课程改革的难点与通识教育的本质。 岗位: 政经记者 (从37187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