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丰 | 记忆中的几本书
后来在许多年中,他也有意无意地看一些关于吴越历史的著作,并没有学者引用茅盾的这本书,可能史学家觉得是一本说文学的书。实际上书中的许多见解是超过一般历史学家的。 -
田沁鑫:苏轼是个觉悟的人
“我们做中国知识分子的戏,像大知识分子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想起他们都是才情横溢。所以往往就是在才情上特别下功夫。像苏东坡就会想到他还有生活小窍门,还有食谱,就觉得要在他人生的丰富性上去想办法。” -
颜色的历史:白居易每天都在为穿的颜色而烦躁
衣服的颜色,代表着官位品级。因此唐朝的男人,对色号极其敏感,简直不输现代女性。比如我们熟知的诗人白居易,每次衣服换颜色,他都一定要写诗感叹。 -
漂洋过海的中国古代诗人:从国外“回来”之后,好像变了一个人
诗人们在国外读者眼中的形象,难免经历误读,如同他们的诗作,在西方译者笔下,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形。 一千多年以后,赖特站在波涛汹涌的密西西比河岸边,同为孤独的旅人,他遥想起中国古代诗人白居易曾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赖特对白居易的身世背景了如指掌,这份异代神交的情谊,已超出对其诗歌才华的欣赏,更多的是一种性情与品格上的契合。 -
作家顾湘:微小、悄静而壮丽地去生活|文化新现场
顾湘喜欢观察各种各样复杂的人。就像白居易写《白氏六帖》,遇到什么要记住的事,就写好扔进特定的陶罐里,积累了几千个陶罐。 “老实好人”同时也有一个很高的标准——在有知识、常识、见识的基础上,一种不为所动、有所坚持,不那么脑筋活络、见风使舵,聪明而正直、诚实,不贪婪。 -
白居易诗中的俸禄与品服
白居易对于自己的官品、俸禄与舆服都很在意,不但念兹在兹,而且公然入诗,毫不隐讳,堪称“天怀坦白”。其实白居易并非刻意追求富贵之人,他在朝时勇于进谏,在外任则清廉自守,都是最坚确的证据。 (本文首发于2022年10月13日《南方周末》) -
“江山代有诗王出”:陈才智谈白居易百年研究与误读
如今,白居易研究从多个维度立体展开,比如白居易在音乐、园林建筑、儒释道思想融合等方面的贡献就越来越被学界重视,相关研究呈现的不只是一位文学家,而是一位“文艺复兴”式的全才。 -
从天才到隐者:白居易的命运变奏
正是从少年得志到中年落魄的巨大落差,让他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身上看到了自己,“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忽梦少年事”的,是琵琶女,也是白乐天。 -
文艳蓉谈日本“白居易热”:“日本人研究白居易,也是在研究他们自己”
“西方汉学是一个旁观者角色,因为他们不能参与到我们的文学创作当中去。而日本汉学其实是一个参与者,日本人也使用汉字,所以他们在研究的时候,就有非常亲近的地方。” -
专题
形影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