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数据如何利用?顶层设计出炉
这是首次在中央层面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定规则方向。 “存证”服务预计会成为数据产业中一个新的机会。 需避免地方政府利用公共数据形成特许经营权,反向质押给银行获得融资贷款;防止虚增数据资产价值、虚造流水等资金空转现象。 -
投放异物敲诈商家案件多发:现有判决威慑不足,“和气生财”令歪风弥散丨快评
这些人有共同的价值观驱动:都不想通过辛勤工作与正派经营来挣诚实的钱,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准,而是要么轻率投资、瞎折腾,企图挣快钱,最好一夜暴富,要么好吃懒做,只想过精致优雅生活,沉溺于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最后都走上了散德行、捞偏门的斜路。从恶如崩,此之谓也。 -
若不想被AI、机器人淘汰,就不能活得像台机器
人生在世,仅有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互联网、AI、机器人在诸多方面做得更好。人最大的价值在于,如何高质量地与他人相处?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人若不想被AI、机器人淘汰,就不能活得像台机器,而要充分实现人生价值,展现出人性的光辉,这才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
02:20
“骨灰房”何解?当破除殡葬设施垄断
常言道生死殊途,生者住阳宅,死者入土为安住阴宅,所以坟地一般都会远离住宅区。然而,天津、沧州、长沙等多地小区 陆续出现骨灰房。实际上,这一现象已存在多年。一个小区,若是有人买房用来放先人骨灰,成骨灰房甚至是祠堂,且有显著的比例,可能会影响整个小区的房价。一些无辜的业主既要承受心理上的膈应,还要面临经济上的潜在损失。 骨灰房的成因,或与实质上建立的县域殡葬设施的行政强制垄断有关。众所周知,当下殡葬品与殡葬服务价格可谓奇高无比。内蒙古包头殡仪馆不让逝者家属自带骨灰盒,强制他们购买殡仪馆天价骨灰盒。还有的殡仪馆未经家属同意,强制使用每块售价达一百元的“金砖”垫尸。类似这样的新闻,多地出现过,根子在强制垄断,用价格管制的方法只是扬汤止沸。 在一二线城市,由于行政强制垄断,公墓价格也是奇高无比,几万起步,几十万也不少见,价钱超过某些小县城的一套房。而且,公墓墓穴只能购买20年的使用权,到期不续费,骨灰就在一定时间内会被经营方“最终处理”掉。花那么大的价钱,先人还不能入土为安、安然长眠,作为后人或作为旁人看在眼里也是蛮悲哀的。当下,尤其是大城市,对建设用地指标严加限制,这是人为制造出来的稀缺性。在“增减挂钩”政策之下,许多地方为了获得建设用地指标自用或转卖给愿意出高价的城市,把手又一次伸向坟地,大搞平坟,引发诸多物议。 用买公墓墓穴差不多的价钱买一个商品房,有比20年使用权长得多的70年产权,产权到期也不用担心被拆了,无非是自动续期或花一点钱续期的差别罢了。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是取消殡葬设施垄断、恢复我们的传统、光大我们的自然信仰,让我们的先人能够安然长眠于地下,这本质上是捍卫家庭家族价值观,家是中国人精神世界与价值观的基底。 -
“中华老字号”不是护身符:历史招牌只是其表,商业信誉才是其里丨快评
商品服务的质量、消费者的选择、市场的判断,才能让一家企业及其品牌获得商业信誉,反向夯实企业的品牌价值,帮助企业传播自身的品牌故事,让“老字号”的牌子立得住。如果“老字号”沦为企业的“护身符”,让企业觉得可以凭此“躺赢”,乃至于可以仗着品牌老有群众基础就可以不改善经营管理、不注重商品服务质量的话,那么有名无实的结果就是连名也保不住。 -
审计报告:五部属高校存在学费、食堂、资产管理等问题
北京交大和对外经贸大学都违反“高校不得以任何形式从学生食堂盈利”的规定,向食堂承包单位收取经营(管理)服务费,分别为209.45万元和490.94万元。 报告还指出,西南民大接受捐赠的149头牦牛未估值入账,涉及估算价值约48万元。 -
网约车饱和与否应让司机自行判断,暂停营运牌照发放不可取
对于网约车行业是否“饱和”、是否内卷到需要离开或者放弃进入,司机个体会根据自身的收入预期、生活所需、技能与行业匹配度,乃至该职业除收入之外的其他隐形收益来做出选择。 由于网约车行业是一个进出自由度高、公开竞争的行业,各地政府应更多尊重其市场自发调节功能,以及对于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社会价值,减少过度干预。网约车行业既是灵活就业的托底,也是社会稳定的托底。 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及运输证核发业务,是用某个部门的判断替代市场选择,不仅会对市场资源自主配置造成影响,也与国家有关保障社会稳定、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就业增量的指示精神背道而驰。 -
重构向上向实向善履责路径——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2021)解读
2021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遭受挑战的一年。 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在全球蔓延,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多重影响;另一方面,气候变化、生态破坏、失业和贫困等全球性问题的威胁不断加剧,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球工商业组织已经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2年CEO调研报告》显示,51%的全球受访者将可持续发展视为未来两到三年的最大挑战;在中国,52%的受访CEO持同样观点。 逆境之下如何突围,考验着企业的战略眼光和能力,也考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即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该如何看待履行社会责任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2019年8月181家美国顶级公司首席执行官在“商业圆桌会议”上联合签署《公司宗旨宣言书》,提出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到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在全球渐成主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越来越具有战略性,越来越关注实质性。 2021年,推动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顶层架构更加完善: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增加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应当在遵守法律法规规定义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公司职工、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利益,承担社会责任;国家鼓励公司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公布社会责任报告。2022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社会责任局,旨在更好推动中央企业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 在中国,履行社会责任逐渐成为企业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28日《南方周末》) -
贝佐斯库克等181位CEO重提“企业初心”
美国众多顶级公司联合签署《公司宗旨宣言书》,呼吁重新定位公司角色,推动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建设。转变了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信条的经营理念时代,为企业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给创造社会和环境多重共享价值打开了通途。 -
给“撸串” 留一席之地
从纽约、香港等城市对食品摊贩的管治经验看,适量发放固定摊贩与流动摊贩牌照,不容许无牌照的摊贩从事经营,将所有摊贩经营活动纳入监管,以实现市民需求、底层就业与食品安全、卫生、交通、物业价值、市容等公共利益的最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