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听障儿童回归社会前的黎明 “一定要有安全感、一定要快乐”

“康复一名聋儿,挽救一个家庭。”“你别看他们听不到,语言能力不好,但是沟通起来,什么都可以。”

责任编辑:吕宗恕 实习生 丁捷 孙茜茜

哪怕是见到了陌生的来访者,听障儿童也格外开心。(叶丹颖/图)

“康复一名聋儿,挽救一个家庭。”

“你别看他们听不到,语言能力不好,但是沟通起来,什么都可以。”

“其实你看他们在这里快乐了,也就会忘了那里的伤痛。”教师刘春阳倚在洒满阳光的窗边,看着围绕在桌子边做手工的孩子们笑着说。

2016年11月12日下午3时,北京扬帆听力言语康复中心(以下简称“扬帆中心”)的孩子们刚结束午睡。在值班教师的指导下,他们排队漱口、佩戴助听器。把平铺在教室中间的床挪开叠起,在腾出的空间里挪进三张长方形的桌子,他们按照大班、中班、小班的分组吃橘子、玩玩具。这就是他们的周末。

由于这些贫困听障儿童来自全国各地,部分孩子一年中只有在过春节时才能回家一次,所以扬帆中心采取全托形式,没有暑假。常年驻扎陪伴在这群特殊孩子身边,教师们收获成就感的同时,每个人心里的那根弦也是紧绷的。不过,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康复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希望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读书,从而回归主流社会。如今,他们正期待着再过两个多月就要到来的寒假。

他们会把你当爸妈

当南方周末初次来到扬帆中心时,一个中班的小女孩抬头喊了声“妈妈”。长期与家人分开,孩子们的内心渴望“爸爸”“妈妈”,性格偏于女汉子的刘春阳被孩子们当成了“爸爸”。谈及这些孩子的特别之处,刘春阳既心疼又骄傲:“扬帆这帮孩子好像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正常孩子可能会说我喜欢你、喜欢刘老师,但是不会跟你亲,这些孩子是真的会把你当家人、当爸妈。”

对于志愿者或陌生人的到来,孩子们会主动亲热地围上去,介绍自己的名字、比划自己新衣服上的图案、表演音乐课上新学的节目,甚至分享原本是自己吃的零食。也许他们说的每个字难以被人听懂,但是他们热情的表达、对陌生人天然的信任,是一种从未受过伤害的孩子才有的可爱。

曾到访过扬帆中心的北京听力协会会长万敏告诉南方周末:“当时扬帆中心只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