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别报道】自行车友好王国有多远?

在这轮自行车讨论热潮中,除了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国人素养之外,更应关注城市的规划设计:如何建成一座自行车友好城市?

责任编辑:何海宁

共享单车正在席卷中国多个城市,但如何成为自行车友好城市,中国仍有诸多难题待解。(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3月9日《南方周末》,原标题《共享单车火了,城市规划仍滞后 自行车友好王国有多远?》)

共享单车这一话题,从民间一路火到了全国两会上。有全国政协委员骑着共享单车来报到,而交通部部长李小鹏亦表示,共享单车是出行模式的创新。

在这轮自行车讨论热潮中,除了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国人素养之外,更应关注城市的规划设计:如何建成一座自行车友好城市?

只有让自行车出行更高效,这一交通工具才能成为城市居民的出行必选。

北京退休官员陈燕申、上海设计师王卓尔和NGO“拜客广州”创始人陈嘉俊都不相信,仅凭满大街橙黄交错的共享单车,就能让中国重拾“自行车王国”的荣光。

“我从家到办公室,竟然找不到一条顺畅的自行车道。”退休后,陈燕申被返聘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做研究员,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办公室楼下是宽阔的车公庄大街,双向六车道。尽管有白色铁栅栏分隔的自行车专用道,但挡不住汽车、行人来“借道”。

“让自行车回归城市。”以这句口号,风头正劲的摩拜单车等共享单车创业公司引领着一场城市交通变革,吸引了无数资本、制造了无数话题。

而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共享单车也成为共议的热点,甚至有全国政协委员骑着共享单车赶赴驻地。3月5日,在“部长通道”上,交通部部长李小鹏表示,共享单车是出行模式的创新,交通部鼓励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强管理,“政府要有作为、企业要遵纪守法、广大使用者也要文明出行”。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却一直被忽视:中国许多城市的道路管理、规划设计等早已遗忘了自行车。

2010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发布《哥本哈根市自行车战略2011-2025》,其中“舒适便利”的标志是,到2025年,在维护良好的自行车道上,骑车人可以手持一杯咖啡骑行到全市绝大多数地方,而没有咖啡洒出。

中国作为昔日的“自行车王国”,仍任重道远。

“像在森林里穿越”

2016年4月,上海成为摩拜单车进驻的第一座城市。一年过去,3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全国两会上说,现在上海共享单车投放量已经超过45万辆,注册用户450万。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改变王卓尔的结论。她曾耗时两年,带领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的大学生为上海规划骑行系统。这些努力,源于她2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