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香琐谈
谈及香,今人便会条件反射地想到线香、柱香、盘香,甚至是与人关系密切的蚊香。这些求神拜佛和上坟祭祀时用的物品,封在塑料袋里,做工粗劣,一摸便粘了满手红屑。至于沉香、檀香、麝香、乳香、龙涎香等诸多古时著名的香品,则像散发着幽香的文字砖,镶嵌在古代典籍恢弘的楼阁上,闪耀出幽微、独特的光芒,指引后人凭吊和追忆曾经风雅数千载的中国古典香文化。
责任编辑:吴悠
谈及香,今人便会条件反射地想到线香、柱香、盘香,甚至是与人关系密切的蚊香。这些求神拜佛和上坟祭祀时用的物品,封在塑料袋里,做工粗劣,一摸便粘了满手红屑。至于沉香、檀香、麝香、乳香、龙涎香等诸多古时著名的香品,则像散发着幽香的文字砖,镶嵌在古代典籍恢弘的楼阁上,闪耀出幽微、独特的光芒,指引后人凭吊和追忆曾经风雅数千载的中国古典香文化。
源远流长的香文化
中国人用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久远的新石器时代。人们从仰韶文化遗址、红山文化、龙山文化、青浦良诸文化等遗址中都发现了用于室内熏香的陶熏炉和野外焚香燎祭的遗痕。其中上海青浦出土的良渚文化时期的陶质熏炉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香具。制作虽然粗糙,但可以明证古人对薰香的热爱。
古人用香之始,便赋予了其日常和祭祀两种迥异的功能。
所谓的日常用香,即焚烧香料、插戴香花、涂抹香膏、服食香药、悬挂香草,佩戴香囊、室供香花,以达到驱赶蚊虫、改善环境、薰衣除垢、洁净空气、强身健体的作用。
而祭祀用香则是燃香以供奉神灵祖先、祈求神佑,最早的雏形是人类远古时期积薪而燎牺牲、币帛的燎祭。燎祭盛于殷商,是祭祀制度中的一种祭法,主要用于求雨,后来发展到燎祭焚人的程度,属于非常古老的巫术仪式。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低下,认为香烟袅散于空,能直抵神灵,故以烟告天的燎祭到周朝时又被称为烟祀。人们在燎祭烟祀时发现,有的草木能发出芳香的气味,便有意择用香料植物焚祭。
中国幅员辽阔,植被丰富,其中有不少香料植物。伟大诗人屈原是香料植物的忠实拥趸,在其作品《离骚》出现了芰荷、江蓠、蕙茝、菌桂、白芷、荃、兰、椒、菊、芙蓉、杜衡等香草名及大量描绘香草的诗句。他在《九歌》中咏道:
“浴兰汤兮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