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史学与美食不可辜负:逯耀东教授的治学与为人

逯耀东教授(1932-2006)逝世已13年,最近台北东大图书公司要重新出版逯耀东教授“糊涂斋史学论稿”五种:《抑郁与超越:司马迁与汉武帝时代》《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魏晋史学及其他》《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胡适与当代史学家》(编者注:北京三联已引进了三种)。逯教授雅好郑板桥法书,书斋壁上挂着板桥“难得糊涂”横幅,欲以为斋名;逯夫人李戎子女士笑说:“还难得糊涂,你几时清楚过?”遂去“难得”二字,而名曰“糊涂斋”;此乃“糊涂斋史学论稿”书名由来。

责任编辑:刘小磊

逯教授治中国饮食文化,不但由其中悟得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传统,更进一步将“和而不同、不同而和”延伸为治学要方、处世至理和为政要道。

逯耀东教授(1932-2006)逝世已13年,最近台北东大图书公司要重新出版逯耀东教授“糊涂斋史学论稿”五种:《抑郁与超越:司马迁与汉武帝时代》《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魏晋史学及其他》《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胡适与当代史学家》(编者注:北京三联已引进了三种)。逯教授雅好郑板桥法书,书斋壁上挂着板桥“难得糊涂”横幅,欲以为斋名;逯夫人李戎子女士笑说:“还难得糊涂,你几时清楚过?”遂去“难得”二字,而名曰“糊涂斋”;此乃“糊涂斋史学论稿”书名由来。

逯耀东教授。 (资料图/图)

逯教授才气横溢,文如其人,时而气势澎湃犹如千军横扫,时而粗犷豪放如“那汉子”(编者注:逯教授散文集名),时而细腻秀美婉如雍正小楷。逯教授著作等身,横跨文史,史学论文六十九篇,史学论集十本,散文集十五本。逯教授的史学成就主要包括五大部分。

一、从长城看国史

第一部分是长城史,讨论长城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族是个农业民族。筑城不仅是农业民族特殊的技巧,也是农业文化发展必经的阶段。逯教授以城的形成与发展,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分成筑城、卫城和拆城等三个阶段。

所谓“筑城”,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建筑小城堡开始,到秦帝国将西北边疆许多城连缀起来,筑成一座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万里长城。过去有关长城的讨论,过分突出防“胡”的消极意义,逯教授认为长城不仅是一条国防线,也是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分水岭,更是农业民族向西北拓展的极限,分割农业与草原文化的疆界。

至于“卫城”时代,从汉高祖的平城之围开始,是成熟的农业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主力空前遭遇,从此,长城内外民族的冲突,互有胜负,而大量草原民族因此内移至长城以内,而与农业民族文化融合。以后的中国历史,到中国近代以前,都是农业与草原民族,以长城为基线互相冲突与调和的历史。逯教授研究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从平城迁都洛阳,引起冲突及反响,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至于“拆城”,因为近代以后侵略中国的“夷狄”,不再是从西北骑马翻越长城而来,而是带着坚船利炮从东南海上来的。于是中国面临三千年来未有的大变局,开始用夷变夏,师夷之长技,也就是现代化。城墙被视为封闭保守象征,要现代化就应开放,拆除城墙的藩篱,于是全国各地大小城池,相继拆除城墙。长城虽已完全失去作用,但不妨碍现代化;并未拆除,只是忽略,任其坍坏。于是中国的历史发展进入拆城时代,在拆城的过程,往往进退失据,中国近代的许多悲剧,种因于此。长城和中国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是中华民族永恒的象征。这些精彩的论述原见于《勒马长城》一书,其中精粹收入这次出版的《魏晋史学及其他》。

二、从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的互动看国史

第二部分是北魏鲜卑拓跋氏的文化转变。

逯教授从汉与匈奴间的缓冲地,长城外农业与草原过渡地带的“瓯脱”出发,讨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