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的秘密”和近乎空白的性教育

面对孩子们的反应,志愿者董锦将这种感觉总结为“迷之尴尬”,究其原因,董锦认为在乡村风俗里谈性是不道德与羞耻的事,因此孩子们对于这些话题仅仅有些好奇,不愿也不敢参与互动。

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的唐昆教授认为,目前教育体系对性教育非常谨慎,“态度非常保守”,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观察,性教育的必要性得到普遍认可。

责任编辑:张玥晗 实习生 刘炜琳 吴采倩

大学生志愿者给当地孩子上性教育课。 (受访者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8月1日《南方周末》)

面对孩子们的反应,志愿者董锦将这种感觉总结为“迷之尴尬”,究其原因,董锦认为在乡村风俗里谈性是不道德与羞耻的事,因此孩子们对于这些话题仅仅有些好奇,不愿也不敢参与互动。

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的唐昆教授认为,目前教育体系对性教育非常谨慎,“态度非常保守”,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观察,性教育的必要性得到普遍认可。

2019年,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绿芽基金会”)在广东省开展了一项研究,通过“影像发声”,从孩子的视角发现“性教育”——孩子们带着相机,去拍村里和“性教育”相关的内容。

绿芽基金会项目官员张新宇发现,孩子们爱拍“唯美的画面”,猫猫狗狗、花花草草或者家庭里男性、女性在做什么。后来,她收到两张不一样的照片,一张拍了厕所,一张拍女孩们聚会的“秘密基地”,但两位学生都告诉她,不能让人知道是谁拍的。

“研究不仅要看孩子们拍下了什么,还要看他们不拍什么。”张新宇发现,孩子们也不会拍乡村里随处可见的流产广告,“这些是不能说的秘密”。

近年来,性暴力事件多发,而乡村教育中的性教育却近乎空白,多家公益组织深入乡村,编写课程,开发教学课件,通过公益项目“支教带上性教育”,将免费课程包送至全国。2019年,仅使用“你我伙伴性教育支持平台”(以下简称“你我伙伴”)课程包的支教队便达到388支,他们分别来自全国154所高校,从广东、四川、山东、江苏、北京等地出发,远赴乡村,分别开展性教育课程,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学校开始与社会组织合作,将性教育纳入常规的日常教育。

大学生志愿者充满热忱,但面对乡村近乎空白的性教育,却常感尴尬,“乡村性教育问题不是一堂课能解决的。”事实上,乡村性教育的开展关乎教育水平与资源、卫生基础设施、医疗水平与资源以及社区的整体支持,而目前仍然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

尴尬的性教育

上了第一节性教育课“我从哪里来”后,月亮老师哭了。

她17岁,是17名支教老师中最小的一位。短短三天,月亮已得到孩子们最大的礼遇——双手圈在她脖子上,跟她说悄悄话,但到了课堂上,月亮完全管不住这些孩子。

2019年7月20日至8月2日,来自广东医科大学及嘉应大学的17位大学生在梅州市五华县华拨小学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

华拨小学全校有四百多名孩子,幼儿园两个班,一年级至六年级各一个班。

早在半年前,月亮和伙伴们已组建团队,线上线下磨合多次,他们接受北京益微青年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益微青年”)的培训。“益微青年”由西部阳光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