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35岁危机”, 怎么早作打算

企业上规模以后,大概率会带来体制化,经理人道德风险剧增,股东和管理层利益不一致,催生“好人文化”,给“老油条”提供舒适乐土

责任编辑:陈斌

35岁确是个合乎一般规律的拐点,从那以后,体力开始走下坡,上有老下有小,柴米油盐酱醋茶诸事缠身,精力被四处分散,难以再像初出茅庐时那样聚焦工作。 (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10月3日《南方周末》)

企业上规模以后,大概率会带来体制化,经理人道德风险剧增,股东和管理层利益不一致,催生“好人文化”,给“老油条”提供舒适乐土

打开招聘网站:至少七成以上岗位要求应聘者“35岁以下”。官定的青年年龄段是14-35岁,35岁恰恰是上限。它就像一道天堑,横亘在职场人士的而立之后、不惑之前。难免困惑:为什么不是30岁不是40岁,而是35岁?

硕士二十五六岁毕业,工作四五年后30岁,正是能力、经验值的快速上升期,所以不在此处设卡。40岁又太晚了,在一二线城市,人们30岁出头结婚,婚后一两年生育,35岁左右进入焦头烂额的三心二意期。父母年过花甲,身体老化、疾病多发,若抱病卧床,子女受累,心力交瘁。

方方面面,3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中一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