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申遗热潮中,走访几处冷僻景点

望着安平桥上渐远的身影,我不禁想起了近四百年前的一位本地少年:他生于日本长崎,母亲是日本人,7岁时回到故乡读书。他14岁时便考中秀才,21岁得到隆武皇帝赏识,封为忠孝伯,赐姓朱,改名成功。

22岁时他的故乡安海镇毁于兵火,母亲死于战乱,父亲则投降了蛮族入侵者。国仇家恨令他痛不欲生,毅然在孔庙焚烧衣冠,投笔从戎,从此依托闽南老家,坚定不移地与胡虏周旋一生。

责任编辑:杨嘉敏

时光荏苒,犹记三年前我国申报的“古泉州(刺桐)史迹”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由“不予列入”转为“发还待议”,留下了一线生机。这不,2021年由我国福州承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2020年因新冠疫情推迟一年)即将再次审议泉州项目,而该项目也已正式更名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突出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意义,申报遗产要素由16个增加到了22个,新增了安平桥、南外宗正司遗址、德化窑遗址等6处具有浓郁海洋商贸特色的遗产点。

这22处遗产点中,诸如开元寺、老君岩、天后宫、清净寺、洛阳桥等皆为泉州名胜,各地游客必来打卡之处,姑且不表。去年农历大年三十,我重访泉州古城,漫步其中多处冷僻景点,可谓时见珍异。

古泉州的内河驳船码头——文兴码头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闽南甲刹:承天寺

承天寺位于泉州古城的核心区域,其大门不同于寻常寺庙,乃是坐东朝西,山门两侧题有白底蓝字偈联:有无量自在,入不二法门,落款为“沙门一音”——那是弘一法师上世纪三十年代驻锡本寺时留下的手迹。

进入山门后是一道长达百米的巷道,称为“榕径午荫”,沿途七座石经幢掩映于高大的榕树之间,清凉静雅。雪白的南墙上有弘一法师写下的禅悟:“升无上道、得正法流”,“善悟无碍、永得大安”,青白朴素,直指人心。

甬道尽头转而向北,方见坐北朝南的庙宇建筑,依次为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法堂和文殊殿,其中大雄宝殿为歇山顶重檐五开间,高悬白底墨书的“闽南甲刹”匾额——严格说来,承天寺建寺晚于“泉州名片”开元寺,历史上其规模亦略逊于开元寺,算不得闽南之“甲刹”,倒是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闽南三大丛林”更为贴切。然而,说它重要,它并不在此次泉州申报的22个遗产点之列;说它不重要吧,谈到泉州的海洋商贸中心地位又首先要来参访承天寺,这是为什么呢?

闽南甲刹 (王在田/图)

说到承天寺,就不得不提到留从效,这座始建于南唐年间的古刹,原本是留从效的南花园。留从效何许人也?他是泉州本地人,祖籍永春,行伍出身,后来因征讨闽西有功而被闽国提升为泉州散员指挥使。闽国是五代十国之一,于公元945年因内乱被南唐趁虚攻灭。留从效于乱世中崭露头角,牢牢控制住闽南地区的泉、漳两州,被南唐封为清源军节度使,成为听调不听宣的准独立军阀。随着北宋崛起,南唐向北宋俯首称臣,留从效又越过南唐李璟、李煜二帝,直接与北方大国牵上了线,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其军阀地位得到了官方背书。

留从效在外交上巧妙周旋于大国之间,保障了闽南一隅的安宁,进而得以在内政上励精图治,为泉州日后的发展与繁荣奠定基础。五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