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汉高祖

刘邦本人知不知道自己名叫刘邦?未必。《史记·高祖本纪》开篇仅谓高祖“姓刘氏,字季”,并不言名,后文亦但以刘季相称,直至攻下沛县被推为首领,始改称其自封之沛公。究其实,“季”乃排行,亦非父母为这位家中老幺专起的字。

(本文首发于2021年8月5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小磊

清人拟想的汉高祖刘邦画像。

汉高祖是中国古代数一数二的开国大帝;汉代官修正史有三部:《史记》《汉书》《后汉书》,按理说,高祖的生平事迹,早该一清二楚,题无剩义。然而事实似非如此。正如正午阳光下的一粒细沙仍会有阴影,或者换个说法,像汉高祖这样的高山大壑级的历史人物,更可能阴阳向背,藏着人所未窥的多重褶皱。这不,寻绎史料,仍可发现几处暗点,数宗疑事,不妨作一汗漫之问。

一、汉高何名?

刘季者谁?汉高祖刘邦也。但若死磕历史,刘邦本人知不知道自己名叫刘邦,汉朝人知不知道自己的开国皇帝名叫刘邦,显然是一个疑案,是为“汉高未名”。

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然而,在识字读书大不易的古代,“肇赐予以嘉名”(《离骚》)实非穷人家轻易能够办到的事,更何况战国末期,草民更多为文盲,生下儿女来,每以排行或贱称敷衍应付。一生老二老三,几代无名无字,乃是常事。“白徒”刘季,就是典型。

汉高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天子,古人的说法叫“白徒”,此已为史家公认。他自承“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是照例耍了一把无赖,把原因全推给“暴秦”:“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手敕太子》,《全汉文》卷一)真实的情形,是以他的出身与战国末期社会发展的水平,一个乡下老农的儿子,想读书也没门。

想当初六国尚未统一,宋国沛地丰邑中阳里农民刘太公(相当于刘老汉)的老婆刘媪(相当于刘婆子)生下老幺,和几个哥哥一样没给起名设字,按乡间习惯,随喜排行称呼。刘季,刘老幺,或刘老四也。《史记·高祖本纪》开篇仅谓高祖“姓刘氏,字季”,并不言名,后文亦但以刘季相称,直至攻下沛县被推为首领,始改称其自封之沛公。究其实,“季”乃排行,亦非父母为这位家中老幺专起的字。多年后长安未央宫落成,汉高祖置酒大会群臣,在为父上寿时仍自称“季”,呼兄为“仲”。再看《汉书》之《高帝本纪》,开头即名、字均避而不提,一路称高祖,把刘季留给萧何、吕后和父老们去唤。

显然,《史记》《汉书》作为汉朝官修正史,无疑是关于汉高祖最全面的第一手史料,均有意(也属无奈)略过这个人物传记开宗明义必须清晰交代的第一要点。说是避讳吧,《史记》及两《汉书》乃至清人严可均所辑《全汉文》均未讳“邦”避“季”。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刊出的《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有“诗云旧国,其命惟新”句,改邦为国,这成为汉碑讳“邦”为“国”的孤证。但前此延熹元年(158)《郎中郑固碑》有“邦后珍玮,以为储举”语,后此初平元年(190)《圉令赵君碑》有“刊金石,示万邦”句,又并不避讳。再说,避讳把人的真名给避没了,这样的事也太无厘头了吧?

当然,如此明显的尴尬,不可能没人发现,但一直含糊过来。《史记·高祖本纪》三家注:“《集解》:《汉书音义》曰:‘讳邦。’”但《索隐》紧接着提出怀疑:“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