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关乎“社会正义”?美国K12数学改革争议不断

教育领域盲目追求“社会正义”是一种反智主义。历史上,一小部分美国极左翼进步人士曾出现过“数学无用论”思想,他们甚至在《纽约时报》刊文称,“数学作为必修课会阻挠我们发现和发展年轻天才”。

责任编辑:于冬

(IC photo/图)

这一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教育界和政界都试图解开一道数学引发的社会难题。

难题始于加州教育部主导的数学新课纲(California New Mathematics Framework)。它建议,“否定天赋学生(Gifted students)”“取消快慢班”以及“用统计课替代微积分”。同时,为了推进教育公平,教师可以将“社会正义”议题融入数学课。

2021年2月,新课纲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后,引发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K12数学争议”。同年7月,一封超过1000名数学家、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以及众多加州家长的联名公开信呼吁,“真正的公平捍卫者希望加州孩子学到真数学,不是追求教育的新潮流。”

“在急需科技、工程和数学(STEM)人才的21世纪,美国仍未找到合适的数学K12教育模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名誉教授、美国华裔数学家伍鸿熙也忧心忡忡地告诉南方周末。

“数学课要弱化‘天赋学生’”?

2021年12月,新课纲主要作者、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家乔·博勒(Jo Boaler)依旧忙着修订草案。在公开征求意见后的10个月里,53%的评估人对她主导的草案打了“差评”。

在这份长达800页的草案开篇,乔·博勒便亮出第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数学天赋不是天生的,也不应有天才崇拜。”

乔·博勒还建议,为了让所有学生在同一起跑线,各个学校应采用脱轨制(de-tracking)、不分快慢班。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灵活度,推迟甚至取消微积分课。例如,毕业想去工厂的高中生可以将微积分改为建模课,大学计划读政治专业的学生可以改修统计学。

这被认为“数学课要弱化‘天赋学生’”。但是,以乔·博勒为代表的加州“教育改革派”坚持认为,“快慢班”和“微积分课”拉开了不同种族之间的成绩差距。

“数学应成为所有人都能学习的科目。”乔·博勒说。

她还引用美国教育部民权办公室的统计数据:在高级数学课中,白人和亚裔学生占比过多,而非裔和拉美裔学生为主的公立学校甚至没有开设微积分课。

加州大学洛杉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