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宪法第一个中译本的刊行

在华盛顿工作期间,蔡锡勇对美国政治、法律制度有十分浓厚的兴趣,经常前往观摩国会、法院辩论情形。

(本文首发于2022年12月8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小磊

为第一位中国驻美公使陈兰彬任翻译的蔡锡勇。

1885年,美国宪法第一个中译本《美国合邦盟约》在广州刊行,译者是前驻美公使馆翻译蔡锡勇。十分突兀的是,这个中译本收录于文学家汪瑔的诗话著作《旅谭》一书中。1897年,梁启超将此版本重刊于《时务报》,应者寥寥。鸦片战争后不久,魏源、徐继畬、梁廷枬都高度重视美国宪法的启发意义,但在“同治中兴”之后,国人对此已缺乏兴趣。

汪瑔与蔡锡勇

汪瑔(1823-1891),字芙生,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入籍广东番禺,为朱执信外祖父、汪精卫从叔父,历佐两广督幕,文学成就卓著,被誉为晚清“粤东三家”之一。汪瑔文名甚著,诗词尤出色,但作为入粤的绍兴二代,一生主要是给广东各级官员充当“师爷”,由钱粮而及于洋务。光绪初年,两广总督刘坤一延汪瑔主洋务事宜,后任曾国荃、张树声皆重用之。(陈宝箴:《清故敕封文林郎国子监生汪君墓志铭》)在两广督幕的共事经历,让汪瑔认识了学英文出身的蔡锡勇。他刊行美国宪法蔡锡勇译本,主要目的是保存资料。

蔡锡勇(1837-1897),字毅若,福建龙溪人,少年时入广州同文馆,后入北京同文馆深造,1878年随第一位中国驻美公使陈兰彬赴美,任翻译,常驻华盛顿。1882年,蔡锡勇丁忧回国,入广州实学馆教英文,兼任两广督署英文翻译,与汪瑔有所接触。在华盛顿工作期间,蔡锡勇对美国政治、法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木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