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霸王别姬》到《长安三万里》,都被她译成英文

从1980年代起,贾佩琳开始翻译中国电影字幕,其译作包括侯孝贤的《悲情城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的《活着》、姜文的《鬼子来了》、田壮壮的《小城之春》、王家卫的《一代宗师》等,近年来,她又陆续翻译了《叶问3》《红海行动》以及追光动画几乎所有电影作品的字幕。

“片中‘太白’这个词出现在王维的一首诗中,讲述了一个年轻的侠客登上长安城墙,凝视夜空。如果我用Venus,那就意味着他在思考爱、美和欲望。但是亚洲和西方都认为太白星与武神精神有关,因此在与同事讨论后,决定将‘武神之星’作为传达我们对这首诗的感觉的最佳选择。”

责任编辑:刘悠翔

《长安三万里》上映一周后,一位英语教育博主注意到这部包含48首诗词的电影,在网上与人讨论片中对《将进酒》的翻译。有网友指出,“白发”在英文里常见表达为grey hair,“(片中)这个翻译(white hair)完全是中文直译,错误百出”。博主为译者鸣不平,grey hair虽更为常见,但指的是花白,整体看上去是灰色,而李白诗中用“雪”字修饰“白发”,翻译成white hair显然更贴切。

这部电影的英文字幕,出自澳大利亚作家、翻译家贾佩琳(Linda Jaivin)之手。从1980年代起,贾佩琳开始翻译中国电影字幕,其译作包括侯孝贤的《悲情城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的《活着》、姜文的《鬼子来了》、田壮壮的《小城之春》、王家卫的《一代宗师》等,近年来,她又陆续翻译了《叶问3》《红海行动》以及追光动画几乎所有电影作品的字幕。媒体人洪晃称她为“中国电影英文字幕第一人”。

电影《长安三万里》海报。(资料图/图)

1976年,贾佩琳在美国布朗大学修读亚洲历史专业,“那时就开始知道李白和杜甫了”。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她到台湾师范大学主修中文,恰逢香港电影新浪潮、台湾新电影和大陆第五代导演同时崛起,热爱电影的她就此结识了徐克、杨德昌、侯孝贤等众多电影人。

1985年,贾佩琳在香港担任《亚洲周刊》记者,得知大陆电影《黄土地》获邀参加香港电影节。一天,在地铁上,她发现对面坐的三个人在讲普通话,并且不时蹦出“北影”这样的词。她忍不住用中文问他们是不是北影的,三人大吃一惊,点了点头。她继续问:“听说过两天《黄土地》首映,导演陈凯歌和摄影张艺谋都会来,你们知道这件事吗?”没想到,其中一人回答:“我就是陈凯歌。”另一人说:“我是张艺谋。”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贾佩琳踏入了中国电影字幕翻译领域。戛纳国际电影节期间,一个香港朋友在帮电影公司找人翻译字幕,彼时贾佩琳已翻译过一些小说、诗歌,那位朋友也知道她很喜爱电影,尤其嗜看中国电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