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鹿鄂温克人,放下猎枪20年: 一个微型族群的现代化之路

媒体报道中,鄂温克族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民族”。敖乡的鄂温克人是使鹿部后裔,人口一直徘徊在一两百人,是族内人数最少的微型群体,也是中国饲养驯鹿的唯一族群。

2003年,国务院启动西部大开发计划,有专门用于生态移民的款项。于是,根河市领导决定,与其在原地修补,不如申请“生态移民”,经费也有了来源。

过去两次定居,政府为他们增加了游猎外的另一种选择。而这回,让鄂温克人下山定居的目标更加明确,要改变游猎这种生产方式。

不同年龄的鄂温克人又有不同的追求。年轻一些的猎民,见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自然会觉得自己民族的习俗是落后的,想做出改变。

古香莲也没辙。她向谢元媛诉苦:“我一点私心都没有,我自己都没房子,借住在猎业商行。还不如猎民家!换你来当乡长,你说怎么办?”

发自:内蒙古根河市

责任编辑:钱昊平

一种急性传染病正在敖乡的驯鹿间蔓延。

2023年7月18日一早,兽医老革接到乡里通知,有处旅游点连着死了4头驯鹿,得去检查是什么情况。

敖乡,全称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海拉尔往东北行驶250公里,是敖乡所在的县级市根河,它同中国最北端的漠河接壤,是国家气候中心认证的“中国冷极”——年平均气温零下5.3度,供暖期9个月。

在根河,比“中国冷极”这个标签更有知名度的,当属“鄂温克”。

鄂温克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的数字,该民族共有34617人。

驯鹿是使鹿鄂温克人最重要的标志。 (南方周末记者 韩谦/图)

历史上,鄂温克族分3支部落。其中游猎的雅库特人,因为饲养驯鹿被称为“使鹿部”。敖乡的鄂温克人是使鹿部后裔,也被称作使鹿鄂温克人,人口一直徘徊在一两百人,是族内人数最少的微型群体,也是中国饲养驯鹿的唯一族群。

为圣诞老人拉雪橇的红鼻子鲁道夫是驯鹿里的明星。这是一种生活在环北极圈苔原地带的动物,一两副高耸的鹿角有一米多长,像树杈般生出许多分支。

现在,敖乡的驯鹿正遭遇着生存危机。老革判断,死去的驯鹿大概率得了致死率极高的血液寄生虫病。对这种状况,他已“见怪不怪”。

2003年,根河实施“生态移民”政策,原本生活在密林深处的鄂温克人放下猎枪,下山定居。自打下山涉足旅游后,几乎每年都有驯鹿得病。老革怀疑,驯鹿得病可能与随游客而来的小动物有关。

媒体报道中,鄂温克族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民族”。今天的使鹿鄂温克人结束游猎、接受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同驯鹿的境遇有些相似——他们也面临着适应的过程。

不过,对长期维持在百人规模的微型族群来说,为了生存和发展,这也是必须作出的选择。

驯鹿的打工季

鄂温克,本意是“住在山林里的人”。

以前,人和鹿都生活在大兴安岭深林中,从没听说驯鹿会得传染病。“驯鹿下山打工也挺遭罪。”老革叹了口气,“要赚钱嘛,也没办法。”

除了兽医,老革还有个身份——敖乡最大的驯鹿园经营者。看病路上,几乎每隔十分钟,他的手机就响起一次。电话大都是熟人打的,想免去70元的门票。

第一次到访驯鹿园的游客常会惊讶:驯鹿散养在景区内,没有围栏,人可以自由地同它们亲密接触。要是花20元买上一篮新鲜的苔藓,很快就会被驯鹿那双圆鼓鼓的大眼睛盯上,圆润而柔软的鼻头凑过来,直往篮子里钻。

工作人员向游客传授如何拍摄极具动感的照片:把装满苔藓的竹篮举过头顶,跑起来,成群的驯鹿会乖乖地跟在后头。不过,大多数游客一听到身后的驯鹿蹄声,便吓得把竹篮甩在地上。这时,总能听到工作人员在后头喊,“不要怕,不要怕,驯鹿不伤人。”

驯鹿之外,老革本人算是驯鹿园里的第二大“明星”,他原名叫古革军,“老革”是当地人对他的称呼。

老革51岁,是鄂温克族和俄罗斯族的混血儿,一头卷曲的银发,高鼻梁深眼窝,古铜色的皮肤,据说年轻时长得神似法国影星阿兰·德龙。提前做过攻略的游客,常会找他合影。

要是有记者到访,当地宣传部门大概率会把他们带到老革面前。他表达欲很强,加上一口鲜活的东北话,总能让记者满载而归。

多数时候,游客都能在园区最豪华的撮罗子里找到他。撮罗子是鄂温克人在山林中的传统居所,十多根松木交织搭建成圆锥形,外头再铺上一层桦树皮,就成了一个家。

说那个撮罗子“豪华”,是因为在桦树皮外头还密实地围了层狍子皮,有几十张,据老革说,造价“少说也值七八万”。在过去,那是“老猎”(对经验老到的猎人的称呼)才享有的待遇。

从鹿园往西,坐观光车不足10分钟车程,就是鄂温克人的定居点。

2003年9月,鄂温克猎民刚搬迁至此时,定居点内是62栋红顶白墙的平房。2008年,为发展旅游业,敖乡政府对房子做了改建,还专门请芬兰的建筑公司做设计,外立面贴上深褐色木板,倾斜的屋檐更宽大了,意在打造“北欧风情”。

20年后,除了十多户人家还在此居住,大多数家庭已住进根河市区的住宅小区,他们在敖乡的房子,被改建成民宿、特产售卖店。

“我在敖鲁古雅很想你”——时下无孔不入的网红路牌也入侵敖乡。

路牌边上,是最显眼的一栋民居,外墙画着巨幅驯鹿壁画,那是“中国最后一位女酋长”玛力亚索的外孙女杨兰经营的民宿。

玛力亚索是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主人公原型,她在2022年8月20日去世,享年101岁。

不少游客被老人的传奇经历吸引,循迹而来。一辆观光车上,导游向游客们讲起玛力亚索收养十几个孤儿的故事。“我怎么一个都没看到呢?”听到这个虚构的故事,观光车司机小声嘀咕。

“最后一位女酋长”的称谓,多少也有些包装色彩。在鄂温克族,本就没有酋长,但玛力亚索的确是族人中最受敬重的长者。

“说些真实的故事不行吗?”不过,对这位司机来说,也没什么可抱怨的。在景区开观光车,让他每月多了3000元收入。

受气候限制,敖乡的旅游季短暂。往年,敖乡的景点只在6月1日到10月8日开放。2023年,在淄博烧烤热影响下,驯鹿们的打工季提前了一个月。4月末,积雪还没完全融化,景区就开张了。

使鹿鄂温克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