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是“红”还是“黑”?先明确定义再争

预制菜的定义曾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最新通知将预制菜定义为“经过工业化生产、不添加防腐剂、加热或熟制后的食品”。净菜、中央厨房菜肴、速冻米面、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主食类和沙拉等产品不属于预制菜。

“有时候,甚至感觉预制菜成了一个贬义词,只要你说自己是做预制菜的,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攻击。”

“以后预制菜应该是个好词汇,代表着更高的产品品质,而不是消费者现在以为的牛鬼蛇神。”

预制菜国家标准已经过近一年调研,在行业内进行过多次征求意见,已送审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预计在半年后正式出台。

责任编辑:汪韬

2024年1月31日,上海,超市“年夜饭”预制菜吸引年轻人选购。视觉中国/图

2024年1月31日,上海,超市“年夜饭”预制菜吸引年轻人选购。视觉中国/图

想在家享受美味,还有“亲手”做大餐的快感,一对年轻夫妇的周末可能是这样的:

妻子拆开一包“佛跳墙”,浓稠鲜香的酱汁包裹着多种珍贵海味——海参、鲍鱼……通常,这道“硬菜”需要花费几个小时准备和烹饪,而“预制菜”版只需倒进锅里加热几分钟。

丈夫的“帮厨”工作也很简单,真空包装里的梅菜扣肉放到蒸锅上加热;椒麻鸡丁倒入热油中快速翻炒;再把预制的酸辣土豆丝拆开包装摆盘,撒上新鲜的葱花、香菜和辣椒。不到半小时,一桌丰盛的“大餐”就准备好了。

但长辈对这顿“大餐”往往嗤之以鼻:有很多防腐剂、添加剂,食材也不新鲜。202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更让预制菜“雪上加霜”:未经严格处理的槽头肉(一种垃圾肉,淋巴较多)被制作成梅菜扣肉。

预制菜的争议首先来自于定义,不同人对于预制菜的理解不同。2024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提出严把原料质量关、不添加防腐剂等要求。

“《通知》的出台,回应了消费者的需求和期盼,也明确了预制菜行业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李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预制菜需要通过标准和技术创新,提供健康营养、风味口感复原度高的产品。

终结“预制菜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从日常外卖到隆重的年夜饭餐桌,预制菜在近几年快速渗透进日常生活。钟爱方便速食的小镇青年、都市蓝白领;喜欢尝试新事物的Z世代(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人)人群,纷纷被它俘获。

但由于预制菜的定义模糊不清,相关标准也不健全,预制菜的“热搜”常是负面新闻:“预制菜是隔夜菜”“自热米饭是重组大米”“剩菜包装了再卖”……面对各类鱼龙混杂的产品,市场监管也存在难度。

“有时候,甚至感觉预制菜成了一个贬义词,只要你说自己是做预制菜的,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攻击。”湖南预制菜行业的开创者、有“预制菜大王”之称的王栏树无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