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门关死了,就一潭死水”:杭州出租车改革十年功成靠什么
“如果让已经在跑的12万人把车卖掉,重新买一个新车才能办网约车证,太浪费资源了,人家也一定会骂。我们杭州选择了把门打开。”
“政府可以站在一个相对超脱的位置,不再是产业利益的参与者”。
许多城市把司机和平台进行了强绑定,而杭州出台了最灵活的政策,每个司机都可以在多平台独立办证。
发自:杭州
责任编辑:顾策
2024年3月初,在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大楼里,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出租汽车处处长胡惠建正在接待一批外地客人。
“他们也在准备出租车改革,来调研杭州的做法。”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他穿一件格子衬衣,戴黑框眼镜,脚踏运动鞋,显得年轻干练。没有客套的开场白,他语速极快,一聊就是4个小时,直到有人提醒过了饭点。
作为这一轮出租车改革的先行者,杭州不仅网约车合规率常年霸榜全国第一,订单数量也位居全国前列。
交通运输部每个月都会对34个中心城市的网约车进行合规监测,合规订单指的是人证、车证、平台证三证齐全,合规率就是这些合规订单在总订单里面的比例。杭州的合规率过去一年都在99%以上。
自从2016年网约车合法化之后,杭州如何做到既开放包容,又合乎规范,正是同行们想要弄清楚的秘密。
在杭州运管处干了12年,胡惠建亲历了整个出租车行业改革的全过程,面对前来请教的同行们,他说杭州最重要的秘诀就是:“坚定不移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推进改革”。
“我们选择把门打开”
2016年7月26日,网约车新政出台,定于当年11月1日实施。此后,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细则,普遍做法是,“中央开大门,地方开小门”,大多数地方设置了各种严苛的门槛,包括车龄、轴距、户籍。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收集了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网约车政策文件。他发现,中央政府部门的总体基调是鼓励网约车发展,但各地政府却在中央政策上不断“加码”,“一些要求是合理的,但是多数都是不必要的过分要求”。
公布的细则中,争议最大的当属北京和上海,要求人证必须是当地户籍,这意味着市面上绝大多数司机都将成为黑车。
滴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注册司机数量为110万,活跃司机数量逾20万,但只有10.7%符合京籍规定。
至今,北京和上海的合规率未能超过80%,北京过去一年多次在34个重点监测城市中垫底。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一直跟踪研究出租车改革进程,2023年刚完成“网约车的法律规制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深入考察过不少城市的网约车发展情况。
在他的分类中,杭州、成都、厦门、青岛、广州等地的网约车政策都很开放,设置的门槛低。
一家网约车平台负责办理许可证业务的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开放办证的时间,是衡量开放程度的另一把尺子。他了解到,一些城市会刻意拖延开放办证的时间,“这样可以更晚承认网约车的合法性,相当于变相保护了出租车行业”。
杭州是当年全国第一个赋予网约车合法化实施路径的省会城市,也是省会城市中网约车车证准入门槛较低的——5年以内车龄、轴距2600mm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