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庖丁解牛教人如何养生——谈谈庄子对生死的看法

具有复杂的身体结构的牛象征着复杂的现实社会,解牛的刀象征着人的生命,而庖丁、良庖、族庖则代表几种在保养生命方面具有不同层次和境界的人。庖丁解牛的故事叙说的是如何在纷繁复杂、处处危机的社会中善待自己的生命。

责任编辑:辛省志

死亡对每个人而言都不可避免,我们最终都要直面死亡的到来。如何面对自己的死亡,是古今中西的很多思想家都在思考的问题。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要“向死而生”,他认为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人的一生贯穿着走向死的整个过程。正是在向死的过程中,人才能真实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才能激发自己的生命活力以及更好地思考生命的意义。

对死亡,中国哲人孔子的态度更务实。他不愿意轻易地谈论死,他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又讲“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对孔子而言,死亡并非不重要,但是他认为对于死亡以及死后之事,我们所知甚少,也太过虚远,所以与其过多地关注死,不如踏踏实实地过好当下的生活,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获得生命的意义。

道家的庄子相比较而言就更关注也更愿意谈论人的死亡问题。《庄子》中有很多关于生死问题的论述,而这些论述往往又以一种非常具有幽默色彩的方式呈现出来。《庄子》中有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鼓盆而歌”的故事: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