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杭州看东坡:沉醉西湖,不负西湖
杭州是苏轼除开封之外为官时间最长的城市,两度赴任,加起来将近五年。
自从东坡来过,这里的模样、风韵便迥然不同:前一次,湖山令他流连,他则妙笔生花,为之倾情代言;后一次,他不但清除积弊,还以巧思妙想,优化西湖。东坡的足迹,让杭州添了无数诗痕、趣事,愈发风月无边。
责任编辑:杨嘉敏
无数景点与他相关
以前两次去杭州,都是匆忙路过,看得浮皮潦草。但杭州是我神游次数最多的地方,好像一转身一低头,就会跟它迎头撞上:白居易“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林逋梅妻鹤子,隐居孤山;杨孟瑛复兴西湖,杨公堤续写佳话;白娘子断桥遇许仙;张岱湖心亭赏雪;秋瑾埋骨西泠桥畔……风雅与血迹,明暗交织;史事和传说,虚实相间。这个奇妙之地,让人浮想联翩。
这次来看苏东坡,总算在脑子里印下一张杭州游览图。这是东坡除开封之外为官时间最长的城市,他在此施政有方,也深度观览,杭州遂有无数与他相关的景点。
不妨以西湖为坐标,先说南边的虎跑泉。走过被浓密水杉、潺湲小溪围护得清幽的虎跑径,便有灵泉翠崖、钟楼木轩、乾隆御碑等,次第现身。
龙井茶、虎跑水有“西湖双绝”之誉。在公园设置的出水口,不少市民带着塑料桶来取泉水。有人与那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攀谈:你这六大瓶,怎么搬回家?男子扶着推车斯文地笑一笑:运到停车场就好了。随即自我解嘲:每周跑这一趟,油钱不菲。
这股泉水,苏轼也曾饮过。熙宁六年(1073年)七月他病中来游,借得僧人的葫芦瓢,舀起泉水尽兴品尝。
杭州虎跑泉公园内市民汲泉水的雕塑 摄影 卢向前
西湖东面的钱王祠里,藏有苏轼的《表忠观碑》。这是他在徐州时应杭州知州赵抃之邀撰文并书写的,被视为苏轼“四大名碑”之首。
西湖北面的孤山实在袖珍,但小岛上隔几步便有一处名胜,真是遍地风流。苏轼赴任杭州通判时,到颍州拜谒欧阳修,后者隆重推荐诗僧惠勤。苏轼抵达后便去孤山访惠勤,两人遂常相往来。第二次来杭州时,老师与惠勤都早已去世。他前往惠勤旧居,后者的弟子绘欧公、惠勤之像,恭敬地祭祀。有一泓甘泉数月前从讲堂后涌出,苏轼便命名为六一泉,作《六一泉铭》,纪念他们都尊崇的六一居士欧阳修,缅怀其遗风余烈。
六一泉有点冷僻,好不容易才在西泠印社西边找到:一方小塘,已无活水。后面倚山崖建了座半边亭,匾额“六一泉”落款苏轼。
孤山六一泉 摄影 卢向前
白苏二公祠比较醒目,在浙江省博孤山馆区隔壁。前厅门额“英爽颉颃”与厅中堂匾“山水功臣”,赞颂两位地方官英迈俊爽、有功于杭州。两侧墙面各有四首白居易、苏轼歌咏杭州的名诗,东西厢房展示他俩的生平与杭州政绩。白、苏俱深爱杭州,不仅以文字着意描摹,情意绵绵,还都卓有成效地改良了西湖。
苏堤纵贯南北,宽三四十米,人行道两侧各有七八米绿地。香樟、桃、柳等老树或夹道而立,或将腰肢弯向堤外。堤上的跨虹、东浦等六座石桥,是苏轼建造并命名的。锁澜桥与望山桥之间,南宋已建有纪念白居易、林逋、苏轼的三贤堂。重建的这座曲廊,木栏杆上挂着几个诗牌,三贤的诗句与湖水树影相衬,彼此融洽。
第二天再去孤山,站在俞樾故居外面的湖岸眺望,右前方的苏堤,就像一道被绿树环绕的长廊,絮云在上方漫不经心地飘移。湖外映着淡蓝色的连绵缓坡,线条婉曼,此起彼伏。
天气已由阴转晴,阳光清澈透亮,为水面洒上银斑。视线所及,无论远近都镀上一层明丽。必须承认,晴天的西湖更仪态万方。
不过,人家苏轼就不厚此薄彼,觉得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各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