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被侵犯:入罪标准降低,罚金上限提高

对于“情节严重”的规定,标准有所下调,将给专利权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由“50万元以上”调整为“30万元以上”。对两年内受过刑事或行政处罚后再次实施侵权的,再降低入罪数额标准。

将此前司法解释中规定的罚金在违法所得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修改为“一倍以上十倍以下”。

责任编辑:钱昊平

2025年4月,最高法门外发布的关于知识产权法庭开庭公告。(南方周末记者韩谦|摄)

2025年4月,最高法门外发布的关于知识产权法庭开庭公告。(南方周末记者韩谦|摄)

“大家注意一下公告最后一句话,‘自2025年4月26日起施行。’”4月24日下午,最高法副院长陶凯元在一场发布会结束后,向现场记者们补充道。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将于当天开始施行,“这是我们反复努力、没日没夜赶出来的。”陶凯元说。

司法解释降低了假冒专利犯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等的入罪标准,新增从重处罚条款,包括以侵犯知识产权为业的,在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时期假冒特殊商品等的情形。

发布会由最高法、最高检联合举行,出席会议的还有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厅副厅长刘太宗。前一天,最高检刚宣布在最高检经济犯罪检察厅加挂“知识产权检察厅”牌子。

当前,知识产权领域侵权犯罪行为呈现新型化、复杂化、高技术化等特点。2021年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作了重大修改,增加了犯罪行为类型,增设了新罪名。

即将施行的司法解释正是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有关条款,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作了一次系统性解释,吸收、整合了此前3部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同时废止了此前3部司法解释。

增加入罪情形

“审查起诉侵犯商标权类犯罪占81%,侵犯著作权类犯罪和侵犯商业秘密类犯罪数量持续增加,增幅较大。”在2025年4月23日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最高检副检察长宫鸣介绍了2024年检察系统办理知识产权犯罪的情况。

他指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案件类型相对集中。并且,共同犯罪特征明显,侵犯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犯罪中共同犯罪占比均在80%左右。

“要不断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宫鸣说。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33805人,同比上升10.2%。

新出炉的司法解释也顺应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