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成都双年展:不要玩世现实主义

几乎没有近年艺术拍卖市场上耳熟能详的名字,也没有西方评论认可的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没有“卡通一代”,取而代之的是纯中国社会公共话题:汶川地震、矿工问题、上访问题、收容制度,甚至“最牛钉子户”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朱怡 朱晓佳

7月28日,第四届成都双年展如期开幕。策展人贾方舟、邹跃进把双年展主题定为“叙事中国”,这个严肃的命题与休闲成都听上去似乎并不协调,但只要你看到展厅中诸多直接对应一年前汶川地震的作品,就觉得理所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可以说今年有一个特殊的背景:五四运动90年,建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都是大家重新来认识中国的一个特殊的时间点。这是一个机缘。”邹跃进说。

“叙事中国”展览中,几乎没有近年艺术拍卖市场上耳熟能详的名字,也没有西方评论认可的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没有“卡通一代”,取而代之的是纯中国社会公共话题:汶川地震、矿工问题、上访问题、收容制度,甚至“最牛钉子户”……

借用学者刘小枫提出的叙事区分,贾方舟在展览序言里说:“‘叙事中国’侧重的一定是‘人民伦理的大叙事’,而非‘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宏大叙事’。”

但过去30年中国当代艺术对传统意识形态从反叛到反讽、解构,恰恰更熟悉“个体叙事”,艺术评论家吴鸿就质疑说:“展览看上去像全国美展;一些作品看似对个体关注,但仍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诉求。”

邹跃进认为“叙事中国”与全国美展的作品并不相同,因为“这些作品是反思的,而不是歌颂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