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梦践行者】易玛:变化的中国令人迷恋

她的“中国梦”是在中国退休。“我觉得非常地荣幸,最近三十年看到那么多的变化。还有很多最早的朋友,我们可以一起讨论那个共同度过的时代。”

责任编辑:李宏宇 朱又可 助理编辑 朱晓佳 实习生 彭军淋

易玛1979年到中国留学,2006年担任塞万提斯学院北京分院院长。她的“中国梦”是在中国退休。“我最近30年看到那么多的变化,还有很多最早的朋友,可以一起讨论那个共同度过的时代。”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在名著《堂吉诃德》中写到一个未来构想:中国皇帝想创建一所西班牙学院,专门教授西班牙语,希望用《堂吉诃德》做课本,希望邀请塞万提斯做院长。“塞万提斯眼里的中国是陌生的,但是他能想到中国我觉得已经很了不起,那时西班牙人很少能接触中国。”现任塞万提斯学院北京分院院长易玛如此评说塞万提斯的构想。 

易玛对钻进中国偏僻小巷最平民的理发店里做头发饶有兴趣,普通的生活在她的眼里变得有滋有味。 (易玛/图)

易玛1979年到中国留学,毕业后就职于西班牙驻华使馆。早年她在北京的公园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包括崔健、何勇、唐朝乐队的演出;她参与举办巴塞罗那的中国前卫艺术展览,将张晓刚、徐冰、曾梵志等35位艺术家的作品带到西班牙,那是西班牙举办的第一次中国当代艺术展。她翻译样板戏《红灯记》,她让中国人排演《堂吉诃德》,让西班牙人看《骆驼祥子》。

2003年,因为父亲病重,易玛从北京返回马德里。正逢西班牙外交部成立文化交流机构“亚洲之家”,易玛应邀为其工作。2005年,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计划在中国开设分院,易玛受聘参与筹备。2006年,创办15年的塞万提斯学院在北京建成了中国的第一家分院,易玛回到北京担任院长。

2006年至今,北京塞万提斯学院举办了许多重大的文化活动,培养了上万名西班牙语学员。作为院长,易玛期望让西班牙理解一个全面的中国,她也期待这个学院能够在中国的其他城市落地。

白天邓小平,晚上邓丽君

易玛最早对中国的了解是通过赛珍珠的小说《大地》。

1970年代,西班牙很少有关于中国的书。《大地》细致地呈现了中国式生活,其中的文化传统对易玛很有吸引力。那时易玛17岁,她发现除了中国餐馆,好像也没有什么地方能接触中国人、学习中文。她和同学总去餐馆消费,条件就是让他们教中国话。中国餐馆大多是广东人开的,他们说话也带广东口音,不过不妨碍易玛学方块字。有一帮广东人练武,易玛也跟他们学了武术。

1979年,念大学的易玛如愿以偿留学北京语言学院,坐着中国民航的飞机到了中国。首都机场航站楼还悬挂着毛泽东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