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抽查:“不做假账”面前的“运动”

在资本圈里,人们将此次围绕着IPO的系列核查称为“运动”,这次运动很可能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但IPO何时开闸,依然没有答案。在数百家发起IPO冲刺的企业中,被抽中者在焦虑不安,躲过审查者开始提前庆祝,而那些倒在IPO之旅终点的企业,眼下正积极寻找着新出路。

责任编辑:舒眉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石晓霞

IPO自查阶段已经结束,30家企业被证监会抽查。 (赵乃育/东方IC/图)

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工作小组办公地正对面就是学院的标志性建筑“公正柱”雕塑,以及前总理朱镕基的著名题词“不做假账”。

在资本圈里,人们将此次围绕着IPO的系列核查称为“运动”,这次运动很可能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但IPO何时开闸,依然没有答案。

史上最大、最严一波IPO在审企业的财务审查开始了。

地处上海市郊青浦,距离市中心二十余公里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这时成了资本市场的揪心之地:从2013年4月10日起,30家“中奖”的IPO在审企业,在这里接受中国证监会、证监局、交易所和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士组成的工作组专项核查。

从2012年年底证监会要求拟上市企业财务自查起,在资本圈里,人们将此次IPO系列核查称为“运动”,至于“运动”是否会成为惯例、IPO何时开闸回归常态,或许都要等“运动”结束才能见分晓。

不过,对于项目不幸“中标”的保荐代理人林翔(化名)来说,虽然经历了三个月没日没夜没周末的核查准备,但此时等待的滋味更为煎熬。

“很焦虑,急得满嘴泡。”林翔说。刚刚40岁的林翔看上去与其在证监会网站上公示照片有明显变化:皱纹多了,头发少了。“那是5年前的照片,这两年‘折旧’得很快。”

煎熬的“运动”

在朱镕基题写的“不做假账”面前,希望核查人员能够克己慎行。

2013年4月3日,中国证监会在三十多家中外媒体记者的现场见证中,从提交自查工作报告的610家企业,抽取了30家企业,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为7家、13家、10家,分别涉及14家券商。

直至被告知“中奖“为止,林翔的心底还有诸多问号。

“为什么要将被抽查的拟发行企业的核查底稿先运送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而不是直接进入企业?”这不仅是外界的疑惑,连保代们也没想通。

按照核查安排,被抽中的30家IPO申报企业需要分两批先后将拟发行企业的核查底稿运送至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证监会抽调了会计行业的部分专业人士来帮助核查这些底稿,来自天健、立信等会计所以及证监局、交易所等机构的105名人员组成的15个抽查小组,将对材料进行审核。

审核之前,核查人员还提前抵达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进行了两到三天的针对性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针对会计报表的“十二项粉饰或操纵利润情形等技术性要求的强化”,要求现场核查人员在初步检查底稿之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夏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