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别忘了自然的法则和尺度

中国传统的农业,是所谓自然经济模式,颇得“道法自然”之趣。平常看上去有不少“闲置”的人口,一到农忙,则全体动员,男女老幼齐上阵。最重要的是,农闲时乡民可以有各式各样的非农业活动,带来对乡民而言不菲的收入。但随着耕读传统的消逝,书斋里的读书人越来越不了解那曾经难以离弃的乡村。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金幼文

中国的传统乡村,是所谓自然经济,长期就是一个农工商联合体

洪水年年有,今年似更多。以前出门坐火车,见岷江、沱江等河道甚宽,在枯水季节,仅中间有不宽的水流;即使大水时期,两岸也有不少空间闲置。初以为是沧海桑田一类的变化,感觉有些浪费资源。后来才知这河道是自然冲刷形成的,平时或没什么用,然而一旦洪水来临,这宽阔河道的用处立刻显现出来——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以泄洪,才不致造成灾祸。

学者所说的无用之用,或即从自然悟出。若有谁把这看似闲置的河道“利用”起来,一段时间里确有利可图,然而到洪水来临,便会造成不小的灾害。前些年台北就曾实行所谓的“截弯取直”,把市内自然形成的弯弯曲曲的各溪流,全都改成直线,据说看起来更美观,还结余出一些土地。初被视为一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