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精选】沈从文:政治灰霾中的文化情怀

沈从文家书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关于“文革”中的政治、文化与知识人心态的史料,他在动荡年代写给妻儿等人的书信,呈现出晚年沈从文在面对政治摧折人情、真理毁灭常识的时代灰霾时,如何切实地守护让生命的延续不仅仅是苟活的三重世界。

《沈从文家书(1966—1976)》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关于“文革”中的政治、文化与知识人心态的史料,他在动荡年代写给妻子张兆和、儿子沈虎雏、儿媳张之佩等人的书信,呈现出晚年沈从文在面对政治摧折人情、真理毁灭常识的时代灰霾时,如何切实地守护让生命的延续不仅仅是苟活的三重世界。

第一重世界是亲情的世界,通读这部“文革”时期的书信集,字里行间着墨最多的是对于日常生活的记录,以及对亲属的衣食住行的细致入微的关照。沈从文是如此兴致勃勃地向着远方的读信人,巨细靡遗地记录他所目睹的一切,包括孩子的成长、生活用品的价格变化、邻里的变迁等,当然在这些书信中最多的是对于其时“文革”政治的细微观察。这些观察又穿插着他的理解与评论,自然,沈从文对政治的态度一直是胡适所谓的“不感兴趣的兴趣”,是一种疏离的洞察。作为一个信任文学作品的力量的作家,他对政治有着一种本能的距离感。他也在写给儿子的书信中,委婉地劝说后者走“专业主义”的路线,不要过多地介入政治。尽管我们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地批评沈从文在向其子女传授一种“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可是对于一个政治阴霾笼罩一切的时代,引导亲人对政治保持距离感,也就是在举世若狂的政治风云中保持一种“有所不为”的立场,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吧。正如阿伦特在反思独裁政治下的个人责任时很有洞见地提出的那样,在面对极权政治时,看似消极的服从其实就意味着积极的支持,那么公民不服从,也就是一种有效地与体制性的恶之形成机制实现切割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