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48
中坦“和平团结-2024”联合演习精彩瞬间
当地时间2024年7月31日,坦桑尼亚马坪加综合训练中心,中坦“和平团结-2024”联合演习正在举行。中坦双方参演官兵围绕无人机操作使用、自救互救、引导打击、狙击行动、营救行动、清剿行动等课目展开训练,参演官兵在演习场上深化交流、联合训练,共同提升反恐作战能力。演习期间,中方参演部队组织中国文化日活动。同坦桑尼亚官兵一起欢庆第97个八一建军节。中国师父手把手教学,帮助非洲朋友用毛笔写下自己的中文名字。据了解,此次联合联系中,海上阶段演练将于8月5日结束,陆上阶段演练将于8月11日结束。 -
黄永玉:死了就是活不了了,没什么特别的
2023年6月13日,中国国家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永玉先生因病逝世,享年99岁。黄永玉,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曾创作中国版画经典之作《阿诗玛》、中国生肖邮票开山之作——庚申年猴票,是现当代中国文化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艺术家。 本文首发于2008年,黄永玉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说“一个人活下来起码要对得起饭,每天吃饭不要对不起饭。” -
“万千追捧”,熊猫外交背后
“熊猫外交”与其他外交手段最不同的一点就在于,它能够有效消解“政治经济交流”带来的严肃感与距离感,能够激发民众最朴实的情感,并且也是展现中国文化的重要桥梁。 (本文首发于2023年4月27日《南方周末》) -
2022文化原创榜·榜单
2022年,世界动荡,疫情曲折,重重考验之下,中国文化的原创表达,依然迸发出倔强的生命力。无论书籍、电影、剧集,还是综艺、文博、直播短视频,文艺创造的平行世界,建构生活的大千镜像,透视公众的精神世界,抚慰个体的心灵安顿。 2022文化原创榜可谓这个平行世界的精华版,在这个独特的空间,我们为代表性的文化品类进行年度画像,为以“怀旧”和“AI”为主题的文化现象勾勒素描,其中有过去二十多年的流行文化遗产,也有正在改写未来的人工智能。在这里,我们也将持续观察中国文化现场,鼓励原创力量,记录文化进程,对抗时间流逝。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12日《南方周末》) -
数字合璧:“复位”那些流散海外的中国文物
“我们把中国海外流散文物的信息带回中国研究和复原,再将文物母体原境的信息整合,给到收藏这些中国文物的海外博物馆,让它们能展示更加完整的中国文化。” (本文首发于2022年11月10日《南方周末》) -
2021文化原创榜·榜单
◉ 编者按 疫情对文化的影响也许会滞后,但一定很深远。2021年上映的院线电影,大多还是疫情之前拍摄的,但在电影院之外,线上流媒体正鲸吞蚕食每个人的注意力,改写行业规则。在无远弗届的“数字剧院”,生产周期较长的传统剧集因为骤增的不确定性变得步履沉重;直播、短视频、微综艺,则轻舟已过万重山,成为当下的“新史记”;戏剧融入新媒介;文博拥抱新受众,唐宫夜宴、天龙山石窟成为网红……未来已至,只是质地不均。作为对世界的理解和想象,文化总是一面重估价值,厘定秩序;一面神游天外,迎接奇点。相应地,2021文化原创榜年度关注单元为“合规纪”和“未来纪”。在这里,我们观察中国文化现场,鼓励原创力量,记录文化进程,对抗时间流逝。 (本文首发于2022年1月20日《南方周末》) -
乐高集团连续第四年于进博会发布中国文化元素玩具新品 崭新的创意玩乐体验,让更多的中国儿童参与可持续发展议题
-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 一次意想不到的文化输出
近些年来,中国文化经常以一些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形式走出国门,比如让老外熬夜等更新、开始学习中文甚至研究道教理论的玄幻小说 (本文首发于2020年7月9日《南方周末》) -
“美国很想知道,为什么我们搞错了” ——艾朗诺谈美国20世纪的中国研究
1970年代,美国汉学分得很清楚。一群人对政治和社会感兴趣,对现代中国感兴趣,是政治学专家;另一群人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古代感兴趣。很少有谁两边都参加。这两群人彼此看不起。研究古代的,觉得研究现代的语言没有学习好,不仅文言文不会读,连现代的报纸都不会读,学问不怎么好。搞现代政治学的人,就觉得搞古代的那些人是书虫,一天到晚研究没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