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斯坦布尔的五个立面,与五种可能
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上唯一横跨欧洲与亚洲的城市,和罗马或耶路撒冷一样,伊斯坦布尔也是一座永恒之城。一千个人笔下有一千个伊斯坦布尔,这座人口超过1500万、占地逾5000平方公里的城市总是让人心潮澎湃,也总是令人无从落笔。它的城市史版本众多、浩如烟海,它的每个仰慕者也总有自己的心灵史与精神联结。我赋予此文的任务,便是在城市与记忆的双重迷宫中奋力梳理那些曾刻入我游历与生命的街区,从五处迥异的立面出发,探寻伊斯坦布尔之旅的五种可能。 -
伊斯坦布尔市市长被捕,土耳其下届总统选举生变数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长埃克雷姆·伊马姆奥卢被法院以腐败罪名逮捕。他被视为2028年总统选举中埃尔多安的强劲对手。反对派认为,这是一场针对伊马姆奥卢的“政治清洗”。 -
萨拉热窝 :围城记忆
“穆斯林望着伊斯坦布尔,塞尔维亚人望着莫斯科,而克罗地亚人望着梵蒂冈。他们的爱寄托在远方,而他们的恨却横亘在眼前。爱那么远,恨却那么近。” 这段话,如同一面镜子,深刻地映照出波黑战争的心理根源。 萨拉热窝,这个爱与恨的交汇点,长期以来被誉为“欧洲的耶路撒冷”,就像一个微型宇宙,映射出整个波黑乃至南斯拉夫的多样性。 -
专访帕慕克:写作一本人类面对瘟疫反应的百科全书
“当我们在大学授课,会谈到什么是一个民族,有时候我们会说是共同的语言,有时候会说是共同的宗教,还有时候会说是共同的历史,但或许也有一种分类的方式,那就是共同的痛苦。正是因为我们共享这一悲剧,尽管赫拉曼马拉什和伊斯坦布尔之间有一千多公里,但我感到自己属于他们,我觉得我有责任为这群受灾的人们做些事情。”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4日《南方周末》) -
00:51
南周记者伊斯坦布尔直击,中国救援力量奔赴土耳其震区
中国救援力量在路上。 -
土耳其里拉坐“过山车”, “强人经济学”能否救场?
埃尔多安领导的土耳其一度创造了“经济奇迹”,实现了该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从4000美元到1万美元的跨越,仿佛一只脚已经踏上了发达国家的门槛。 2011年,埃尔多安曾公开许诺:在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的2023年,将达到2.5万美元,让土耳其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如今,距离2023年只剩一年,土耳其的人均GDP仅为8500美元。 “土耳其存在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西部伊斯坦布尔是经济中心,对国际资本异常敏感;而政治中心安卡拉和东部其他省份属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中小企业居多,他们更依赖政府借贷维持现金流和商品运转。” (本文首发于2022年1月6日《南方周末》) -
黎明前,在伊斯坦布尔老城晨跑
这个伊斯坦布尔的清晨注定终生难忘。 我本能地侧头一看,右边公园草地上有一只黑色的大狗,正冲着我狂吠,獠牙在公园的灯光下闪着寒光。更让我惊惧的是,在它身后的草地上,或躺或坐或站,至少有二三十只野狗! 一瞬间我的血液都凝固了…… -
“伊斯坦布尔运河”搁置十年,土耳其再启“百年大计”?
“部分退役军方人士的动作是在暗示政变,是对文官政府和宪政秩序的直接挑战。” “伊斯坦布尔运河”项目有望带来每年10亿美元的通行费收入,以及30亿美元的商业收入。不过,新运河也开辟了土耳其内政争斗的新战场,多名反对修建运河的退役将领遭逮捕,它还掀起黑海地区新一轮地缘政治角逐,并可能带来不可预见的生态灾难。 -
在欧亚分界线之间跳岛
我最好的两个朋友,一个在法兰克福一个在北京,我们决定在三个人坐标的中心欧亚大陆的交汇处——伊斯坦布尔相聚。 -
高跟鞋墙
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平面设计师、音乐家和艺术家Vahit Tuna用440双高跟鞋挂在一面墙上,组成一个“高跟鞋墙”现代艺术作品,在伊斯坦布尔市中心与公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