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老还乡”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从乡村走出去的人要“告老还乡”没有想象中那般简单或容易,“乡村回不去了”成为不少人的真实遭遇,涉及多方面的阻梗,有政策方面的,有行政管理方面的,有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方面的,还有观念与文化冲突方面的。 -
百年老街上的时尚面孔
当城市进入存量提质阶段,存量优化大有可为。如何为老建筑赋予新功能、挖掘新价值,推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是城市管理者需要解答的问题。 -
行骗多所高校,假教授魏新河现形记
至少从2021年起,魏新河便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参加各大高校、学会、协会组织的会议,甚至担任发言嘉宾。同样,这些身份也有真有假,其中,辽宁理工大学、辽宁生态文化旅游管理中心、辽宁省乡村振兴专委会等均为杜撰。 “我们以前从未听过有人冒充高校教授之名参会,因此核实了很多次,一直很怕因为我们的失误导致得罪了老师。” -
广西贵港教师粗暴殴打学生:应关注中小学教育的深层次问题 | 快评
此次教师殴打学生的事件并不是一个涉事教师行为败坏的孤立事件,而是反映了当下中小学教学管理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教育部门应从制度建设上多管齐下,一方面加强入职资格审查、防止涉事教师这样不适格的人进入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严格执行与完善惩戒规则,改变师生之间“上下位关系”的文化,还给孩子一片健康成长的开阔天地。 -
山水自然史湘莹: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给人类上保险
真遇到熊怎么办?“没有遇到离熊近到需要装死的情况,有足够的距离,拔腿就跑!” 赶走原住民,入驻外来人,保护效果未必更好。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是,清退原住民后,不懂本地文化生态的商业公司入驻,人为制造出各种景观,表演当地的文化,难以还原真实的生态文化系统,当地居民也没有从中受益。 我们希望参与公民科学项目的市民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调查经验,我们也开展培训,讲解研究的设计思路,调查过程中分组管理,保障数据质量,确保最终结果的可信度。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在城市里进行自然保护。 -
田轩:利用人工智能,将金融伦理认知实时纳入注册考评|两会金融界之声
对标金融强国目标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使命,我国金融学科教育仍存在重知识、轻文化;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规则等一系列与当前中国金融业发展不匹配的短板。 目前我国金融从业人员入职、人才认证考评体系对于金融伦理的考核内容分值权重相对较低。与此同时,金融机构鲜有专门金融伦理相关“把关人”岗位设置。 早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华尔街发生的一系列金融丑闻后,西方国家即开始关注与重视金融企业伦理。美国90%以上的商学院(管理学院)在企业伦理学领域开设了相关的课程。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手段对从业人员的金融伦理认知实时纳入职业注册考评。 -
监管者两次风险提示,为啥挡不住有人相信鼎益丰“禅易投资法”?
相比于其他所谓财富管理公司,鼎益丰奇就奇在,其多年来大张旗鼓宣传所谓“禅易投资法”,犹如一套精心设计的心理诱饵,通过巧妙地融合传统文化、熟人关系网络和极具诱惑力的超高回报承诺,成功编织了一张看似华丽实则危机四伏的投资网。每层包装都在不同层面触及投资者的情感与理智防线,从而达到诱导投资的目的。 -
旅游业复苏,不负责行为应遏止 ——4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旅游行业逐步复苏,虚假宣传、捆绑消费、安全管理漏洞随之曝光,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共收集整理77起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其中9起涉及餐饮休闲及文化娱乐行业。 -
“管法之法”再修,地方立法权再扩容
“如果说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母法,立法法就是‘助产法’,生出很多健康活泼的孩子。” 设区市的立法权限原本被限定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3个领域,这次修法新增了“基层治理”。但多位人大代表已经提出“基层治理”这个概念比较笼统。 2015年设区市刚获得立法权时,各地立法实践十分积极,而近些年,地方立法意愿没那么强,“甚至有点谨慎”。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
南周对话上海高院院长贾宇: “父债子偿”等传统偿债文化观念需转变
不能忽视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人死债不赖”“父债子偿”这样的传统偿债文化影响很大,文化观念还需要转变,从行政管理上要将破产企业和正常企业同等对待。 数字化本身不是目的,用好司法大数据这座“富矿”作为提升司法质效、加强司法监督、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