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外友别跑,始祖鸟外骨骼裤来一条?
科幻小说中关于外骨骼的构想,即将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一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可以借此享受更多的运动时光。 -
《沙丘2》:“最难改编”的科幻名著,维伦纽瓦的解法
在《魔戒》当中,每个人物的角色身份和性格特点,是由他的种族和出身决定的。矮人自然就是倔强固执的,精灵本就应该高傲优雅,人皇自然会领导军队。邪恶的反派和宿命的大战也不需要过多的说明和额外的动机。这一切都在中土大陆这个设定之下,如同设定好的程序一样,自然就应该如此运行。 但是,对于《沙丘》这部科幻小说来说,这样的天然合理性是缺失的。 -
潘琳琦 | 《企鹅公路》的乐观
《企鹅公路》不仅在森见登美彦的书中比较“异类”,它在科幻小说中也是很独特的一本。像《企鹅公路》这种可爱、规整又乐观的科幻,真的很少见。 -
ChatGPT进军翻译业:狼来了吗?
译员陈萱觉得,ChatGPT能够承担简单机械、重复部分较多的文本翻译工作,甚至可以翻译一些科幻小说。但一旦涉及文学性强的翻译,ChatGPT就捉襟见肘了。 高大玉回忆,她曾有一位法语专业的朋友,在了解到谷歌翻译的能力后,重新选择了学业方向,去法国读了商科,回国后便从事咨询工作,彻底离开了语言行业。 2019年开始,Ivy主要接来自海外翻译公司的订单,80%都是译后润色的工作。而到了2020年后,Ivy发觉,国内的译后润色订单也越来越多。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23日《南方周末》) -
科幻翻译的信达雅:从刘慈欣出海到引进格雷格·伊根
作为文学作品,科幻小说的翻译和其他小说一样,需要译者具有很高的外文和中文水平。具备这样能力的人,大多是外语或者相关文科专业出身的。另外一方面,科幻小说中那些科学相关的内容,又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理工科学识。 -
“三体”用法语怎么说?专访《三体》法文版译者关首奇
陈楸帆的长篇小说《荒潮》即将出版法文版,由关首奇翻译。“值得提的是,小说是一家法国大出版社刚成立的‘科幻小说系列’的第一本书,难得是一本中国小说而不是美国或法国小说。” -
专访宋明炜:中国科幻小说是属于21世纪的文学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19日《南方周末》) -
“《三体》已经进入大众文化层面”:中国科幻文学出海六十年
老舍的《猫城记》是第一部走向世界的中国长篇科幻小说。 2023年1月15日,国内《三体》真人版剧集播出,Netflix开发的剧集也定档2023年,“三体”热再度上演。 -
02:37
人类首个赛博格近日去世,探寻“半人半机械”背后的故事丨硬核唠科
被称为人类第一个赛博格的英国科学家彼得·摩根近日去世。2017年被确诊渐冻症后,医生判断他只剩下6个月寿命,彼得不愿认命,便通过多次手术将自己改造成“半人半机械”,并在眼动追踪、语音合成、虚拟化身等技术帮助下进化成“彼得 2.0”。彼得拿自己当小白鼠,将科幻小说变成了现实。 -
“中国几代科幻迷的梦想要实现了” 世界科幻大会来到成都
大会最重磅的环节是“雨果奖”的颁发。从1953年第11届费城大会开始,科幻大会选出年度雨果奖的获奖者,这成为全球科幻小说领域最悠久、最重要的奖项。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获得最佳长篇小说奖;2016年,郝景芳的作品获得最佳中短篇小说奖。 “今天的国际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世界正在撕裂,科幻文学是一直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描述,关注的是人类整体,描述的未来很多时候是人类共同的挑战,所以科幻能够成为一种很有效的粘合剂,粘合似乎日渐破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