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年“霾”伏,“大气污染防治没有捷径”
湖南岳阳、江西萍乡、安徽淮北、山东泰安等地的景区,都取消了跨年夜的烟花表演,原因与上海迪士尼相同——空气重污染预警。 “我们还需要做什么,有什么妙招能一下子把污染降下来?”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冯银厂在多个城市调研时常被问到这种问题,“但大气污染防治没有捷径,更没有灵丹妙药。” 2023年12月,《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面世,一大特点是更加兼顾空气质量改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
今秋的北方,为何又热又霾?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成效还不稳固,总体上来说,目前还未摆脱气象影响型。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解读,一般来说,10月中下旬已进入冷空气活跃期,但2023年冷空气明显偏弱,气温显著偏高。目前,共有237个国家级气象站破10月下旬最高气温历史极值,情况罕见。 -
电热毯畅销欧洲?“像突然刮起的风暴”
“我做电热毯已经有35年了,今年这样的订单暴增是第一次,还是受到俄乌冲突和天气的影响。” 目前很多德国人家里会买炉子、囤积木材,但是又担心会收取雾霾费。“我周围的朋友,无论是德国人、西班牙人,还是法国人,没有听说电热毯疯狂售卖这个信息。” “这个消息,就像是突然刮起的风暴一样,但到底能不能形成订单,形成多少,还在等待时机。” -
2.5亿年前地球生命大灭绝或因“镍雾霾”
-
多地上线花粉指数:给过敏的你一份“生存指南”
时而徘徊在0-50、时而飙升过千的花粉指数,成了花粉过敏人群出门必备的参考指南。在花粉浓度极高的环境里,患者极易出现眼痒流泪、咳嗽甚至哮喘等症状,甚至有生命危险。“看到花粉浓度高了,过敏者出门前就会做好防护,戴上护目镜和N95口罩。” 全国提供每日花粉指数播报的城市已达20个,除花粉过敏多发的北方城市,新纳入的还有海口、武汉等南方城市。虽被称为预报,但花粉监测还无法如PM 2.5监测般实时进行。公众每日看到的花粉浓度数值,其实是前一天的数据。 国内花粉预报目前采取人工读数。国内空气中杂质多,若伴有雾霾等情况则更复杂,国外的花粉监测仪器无法精准辨识杂质物和花粉颗粒。 -
快评|冬天洒水致道路结冰事件频频发生,为何总不吸取教训?
尽管有气温过低就停止洒水的规定,但有些部门可能出于自身利益,不会严格遵守。比如有些部门为了治污减霾会增加洒水量,有些环卫公司为了完成考核指标,不顾实际情况,照常洒水。要让这些部门真正重视起来,除了加强宣传和督导之外,还应该让肇事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
三年前,总理提出研究“雾霾形成机理”,答案现在有了
超出环境容量50%以上的高强度的排放,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频发的根本原因。 气象条件近几年趋于不利,是京津冀和周边区域秋冬季大气重污染天气过程形成的重要诱因。 2020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和周边地区出现了重污染天气过程,印证了上述的研究结果和研究的结论。 -
韩国政府开发居家隔离APP,脱离定位就发警报
去年12月19日,王生在家收拾行李。作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他将在第二天前往韩国首尔,度过3个月访问学者的生活。 他随手装了约30只口罩,想着在当地晨跑锻炼时,用来防一下雾霾。酷爱运动的他,亦十分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 王生万万没想到,这些不起眼的口罩,竟成为他在韩国的“宝贝”。 -
疫情期间都宅家,车、工地、企业也停了,为啥还雾霾?答案来了
今年春节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多次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和有关专家就网友关心的重污染成因和变化趋势等问题进行了解读。 -
治霾黑科技,公交车变吸霾车?|中国绿色公号榜2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