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发布10月金融数据,M1、M2增速双双企稳回升
-
M1、M2剪刀差持续扩大,意味着什么?
M1增速下行,并非企业预期偏弱单一因素所致,而是既有金融业“挤水分”,也有财政发力较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金融体系内的资金大部分配置到国债这类安全性资产上,一定程度上挤压贷款增速。 -
货币较快增长,为何引发通缩之辩?
“总的来看,当前中国经济没有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 从信贷结构上看,企事业单位贷款是驱动人民币贷款增长的主要力量,占到新增人民币贷款的84.8%。 为了偿还地方债,部分资金再次回到银行,未能进入市场流动。 -
6月M2同比增长11.8% 高于市场预期
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15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末高1.0个百分点,比去年末低0.4个百分点。 -
数字表情(20140807)
2014年8月1日,央行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4.7%,创年内新高。贷款利率在上半年则总体稍有下降,这意味着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但房贷不降反升,个人房贷利率从一季度的6.7%升至6.93%。 -
6月M2增速创年内新高 下半年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变
7月15日,央行发布了2014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0.9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末高1.3个和1.1个百分点,创一年内新高。 -
【经济】经济坐标(1)
过去十年里,中国不仅是世界上发钱最快的国家,而且是钱最多的国家。 在2010年,这一趋势仍在继续。这一年,新增货币10.38万亿元,增幅高达19.46%。同期,美国M2年增长3.3%。日本则控制在2.5%左右。 -
4月M2超预期回升
2014年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6.88万亿元,同比增长13.2%,3月份M2的低增速让各界纷纷猜测货币政策是否转为宽松,而4月份M2增速却超出了市场的预期,未来货币政策走向将如何? -
M2增速跌出13%,货币政策转向宽松?
中国人民银行5月6日发布的报告指出,2014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2.1%。这是2012年以来增速最低点,货币政策也由“保持动力,精准发力”转为“主动作为”。业界纷纷猜测这是货币政策调整的信号。 -
新乌鸦喝水
尽管中国没有采取主动增发货币的措施,但M2余额却稳稳地达到了103.61万亿元。有趣的是,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却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最近十几个月都是2%-3%上下徘徊。这实在有点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