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评论】理解“以人查房”,重建改革共识

如果普通人不能“以人查房”,反腐的监管部门会不会去查?如果他们不能查,或者不愿动真格去查,在隐私权保护下,获益最大的是谁?如果保护隐私权意味着保护贪腐,很多人宁愿部分地放弃隐私权。如果市场化的改革意味着对普通人利益的侵占,很多人宁愿不要改革。

责任编辑:史哲 戴志勇 蔡军剑

2012年10月10日,广州市番禺区初步查明网传“城管局政委拥有21套房”基本属实,图为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分局政委蔡彬妻子名下的桥虹花园别墅所在的社区。 (新华社记者 梁志玮/图)

房子越来越值钱,成了国人心中的新财富图腾。当它与权力——另一个容易触动公众神经的元素结合在一起,故事就多了起来。微博不断曝光房姐、房叔、房祖宗,不少心虚的官员如芒在背,胆小者甚至含泪卖了楼。

网络群情激愤,“以人查房”不断蔓延。不过那些坐拥巨额房产的“房氏家族”似乎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近日,一些地方加紧出台房屋信息查询规范,对输入姓名查询名下房产的“以人查房”进行约束。江苏盐城有关部门称,部分地区个人住房信息不正常流出,引发市民对住房信息安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