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
政坛对话
-
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局长崔茂虎被查
-
关于今年全国两会,你可能不知道的一些细节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
挂牌的740天和此前的21年:国家乡村振兴局不再单设
“在脱贫攻坚阶段,国扶办发挥了重要的统筹协调功能,但成为国家乡村振兴局后的定位,决定了其更偏向于一个具体实施的部门。”一位接近国家乡村振兴局的人士表示。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
政协新界别这样开会:“抢话筒”、“驳”他人
“比如环境资源界的释义,到底是环境资源,还是环境与资源?”童金南回忆,一直到人资环委的相关负责人作了介绍后,包括他在内的很多委员才清楚新界别由“环境、资源、人口”三部分构成。 以前大家“有点像盲人摸象,缺乏一个打通的机制”,而环境资源界别设立后,“很多问题可以在讨论中形成共识”。 在7天半的政协会议会期中,环境资源界别的委员们至少有两个早晨需要6点起床,乘坐大巴车前往人民大会堂。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
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这三个部门为何“回娘家”?
一位学者分析,当时的主要考量是,涉老工作的核心要素是健康,国家卫健委在医疗支持领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经过实践发现,除医疗支持外,涉老工作的一大重点是要强化跨部门协调。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
两会结束,这些声音留在这个春天里
“我们在生命教育方面,是需要补课的一代家长,但不希望我们的孩子未来也需要补课。” “一些地区将政策投入聚焦于二孩和三孩家庭的奖励支持,一孩生育作为保持和提升总体生育水平的‘基本盘’,反而被忽视。” “‘35岁职场门槛’与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不仅侵犯了中高龄劳动者就业权益,造成就业市场恶性内卷,劳动者只能趁年轻赚快钱。” -
83分钟10个提问:疫情后的第一场“面对面”的总理记者会这样开
“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目标是什么?”这是继2012年以后,境内媒体首次获得首问机会。 “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看GDP增长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 -
部长通道上,体育总局局长坦言“足球业内出现诸多乱象”
“足球业内甚或出现了诸多乱象,这与党中央、全国人民对我们的要求和期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们一直在深刻反思,研究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对北京、广州等地以外的地区来说,很难有学校可以同时兼顾体育学习和专业课学习。 -
呼救120该不该定位?是否与保护公民隐私存在法律冲突?
“有很多情况会导致呼救者无法提供位置。例如在陌生环境里突发疾病时,根本就不清楚自己所处位置的地址名称,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该地的位置信息。” “这是涉及敏感信息的使用,但120可以以履行法定职责或义务所必需而作为免责事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石佳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