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版的话 | 我们欠教育一笔账
今天,我们在《南方周末》上推出月均一期的“教育”版,和您共同关注这个牵动中国千家万户的话题。 -
高职两年实习“卖课卖药”,毕业生将学校告上法庭
在两年的实习中,李明的主要工作内容分别为推销课程、卖药,每天工作8小时、一个月休息4天,平均一周工作时间48小时,月平均工资1400元。 校方辩称,“现代学徒制”与“一般校内授课为主、校外实习为辅”的教学模式不同,应另行遵照“现代学徒制”相关的专门法律规定、部门规章制度实行,该校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早已通过教育部的验收。 -
河南三门峡34名教师称工资编制没着落,官方回应“目前全部在岗”
-
生源拐点之后的大学布局:高等教育规模第一大省河南新建11所大专
-
“拼妈”时代:一项基于179万人的研究表明,母亲越来越重要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调研里,关于母亲教育的数据都是欠缺的。即使是像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在内的机构,它们的代际流动指标中也没有囊括母亲的教育,更多关注的是父亲的教育。” “消费文化给不同社会阶层的家长都注入了育儿焦虑。把底层社会的家长也‘卷’了进来,在孩子身上投入类似的消费,因为如果不参与到这样的消费文化里,他们可能就‘落伍了’。” “我是小孩的时候,几乎没听说过哪个朋友的父母会在睡前给他们讲故事,但等我们这一代人变成了父母,很多已成为妈妈的朋友都要给孩子睡前讲故事,好像如果不这么做,自己就不是个称职的妈妈。” -
三个教育“拼妈”故事:谁为母亲的焦虑和牺牲埋单?
-
“很少有异想天开的问题,这与教育生态有关”
徐义刚最大的感受是,很少能遇到提出“颠覆性”问题。“这与培养乖孩子的教育生态有关。” 贺浪萍回忆,以珠三角为例,在推广教材时,“真正开课的只有广州、深圳和珠海等城市,而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存在科学课由生物、音乐、美术老师来上的情况,甚至没有订购教材”。 -
中公教育88.8万元高价课程被指圈钱填退款漏洞
-
00后文科生敲代码:绕道进大厂,还是好选择吗?丨毕业季×小众专业
这个仅发展四十余年的年轻学科正在面临“尴尬期”——2019年,全国有13所高校撤销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位居全国撤销专业数量第二。 有时看到对面的腾讯滨海大楼依旧灯火通明时,他会在博客上为自己打鸡血:“想睡觉,你看看对面腾讯大楼,凌晨两点都还亮着,你好意思睡觉?” 《2023中国大陆薪酬报告》提到,互联网大厂开发岗年薪中位数平均高于36万元,如果从事当下前沿领域的算法工程师职业,年薪中位数甚至高达66万。 -
科班出身的我,毕业后要不要“进”监狱?丨毕业季×小众专业
与注重行刑和矫正的西方监狱学不同,中国监狱学交汇于伦理和刑法,形成了以惩罚、改造、从善、感化、教诲、醒悟为代表的特色。 作为一份工作,狱警对不少监狱学学生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开设该专业的学院,会与省监狱管理局、省司法厅签订合作协议,部分岗位只面向监狱学学生开放,“基本上都是内部竞争”。 林文所在的监狱,当犯人出差错时,狱警遵循的处理逻辑更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为扣分处罚,对犯人来说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