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止小学生打伞进校?荒谬规定的背后,往往有合理的根据或逻辑丨快评
成长一定会有风险,探索一定会有风险。隔绝风险不是成长,也有碍于探索与好奇心的成长,理解风险、识别风险、管控风险是成长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一点,家长要深刻理解,学校要深刻理解,社会也要深刻理解。唯有如此,我们的孩子,才能更茁壮、更粗粝地成长,才能成长为有责任感的主人翁。 -
珠峰濒死者被救之后:感谢救命之恩,当首先补偿救人者的损失丨快评
在著名的“子贡赎人,子路受牛”典故中,孔子听说子贡赎回同胞而不要钱,非常生气地说恐怕从今往后鲁国就没有人去赎人了;子路救起落水者,得到了一头牛的酬谢,孔子大为高兴地说,这可以激励更多的人去救落水的人。这是一个朴素的道理:如果做好事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恐怕除了圣人之外就没人会做好事了。珠峰救人的善行理应获得补偿,为德行筑起根基。 -
国企领导牵手美女成都逛街:事关公共利益,理应深入调查丨快评
这起事件暴露出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的一些问题。街拍曝光是一场意外事件,但理应引起国企内部的常态化重视,彻底调查公众关心的相关事项,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那点风流韵事。 -
谣言几个亿,辟谣几百万:有必要建立一个系统层面的反谣言机制丨快评
有必要建立一个系统层面的反谣言机制。某一信息一旦被认定为谣言,那么,平台要自动在原有的传播谣言的信息上标注“这是一条虚假信息”,并提供辟谣信息的链接。另外,平台、传播过谣言的社交媒体账号都有义务对辟谣信息进行传播,并且至少要达到与谣言一样的传播力度。平台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保证每一个曾经浏览过谣言的用户,都能看到辟谣信息。 -
鼠头还是鸭脖,何以成了罗生门?丨快评
既然事发当时学生就已确定是鸭脖,为何还要惊动市监部门,事后还把视频发上网?市监部门“第一时间”到场后,为何不鉴定实物而对图片进行比对?送检的为何只是“留样”而不是争议异物本身?这些疑问,都应该得到回答。 -
高考作文之“道”,在思维逻辑还是文采辞藻丨快评
高考作文强调说理,可以更好地考察考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而不是靠背范文、记成语典故来获得高分,这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考试的客观性。因为这些能力不是短期内能够速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 -
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历史的进程与个人的强大更重要丨快评
大学扩招对不对,不能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本身找答案,而只能从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的角度看:市场能够容纳,就是对的;市场不能容纳,就是错的;市场过去能够容纳、现在不能容纳,那就是过去对、现在错。 大学最重要的功能,并不是学到什么,而是信号功能、遴选排序功能。高考的本质,是对学子进行智力能力上的遴选与排序。 -
高考祈福是有益的心理按摩:希望大家处最佳状态,有极好考运丨快评
这种心理暗示一旦建立,你内心对就那些在你的认知与控制之外的因素或“不确定性”获得了控制感,平缓你的焦虑紧张情绪,增强你做成事情的信心。这种精神状态显然对你的临场表现是有利的,增加了你成功的机会。此时,讨口彩或说吉利话某种程度上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这就是“好灵啊”“应验了”的逻辑机制。 -
五年内禁售燃油车可行吗?第三次能源革命是什么样子的?丨快评
如果有第三次能源革命,不会是电池+电动机对成品油+内燃机的替代。首先,这两种能源使用路径都已在第二次能源革命出现了,且所充的电一般是火电,烧的基本是煤炭。其次,电的储能方式决定了其能量密度比汽油低多了,低效取代高效绝不是“能源革命”。最后,能源革命一定是开辟了新的能源来源,能源成本大幅度降低、人均使用能量大幅度增加。如果有第三次能源革命,大概率是可控核聚变,质量直接转化为能量。 -
“婚姻领域个人信用制度”来了丨快评
(本文首发于2023年6月1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