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医学金字塔的最底端”:一位社区医生的观察笔记
在社区医院,医患关系更像一种长期的友伴关系,医生经常需要负责病人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状况。 “我们经常提倡医学有两条腿:一条腿是医疗技术,没有医疗技术,疾病就无法治愈;另一条腿是医学人文,如果没有医学人文,我们医生不就变成治病的机器,病人成了单纯的疾病的载体了吗?”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23日《南方周末》) -
94个子女的“父亲”:生育医生克莱恩的秘密
美国一位生育专科医生,在求助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自己的精子为她们人工授精,生下了至少94个子女。 截至2021年,美国只有4个州惩罚医生在没有明确同意的情况下,将自己的精子植入需求者体内。这意味着,对于其他46个州来说,“对犯罪行为的惩罚留给了每个州医生管理的医学委员会”。 -
专访考古学家齐东方:我想给,你又想接受,才形成文化融合
严格地讲,历史就是一个批判的学科,对史料的批判,对过去所谓结论的批判,所以必须得提出问题。 如果我就想影响你,那是说教,对方可以不接受。而出水的长沙窑那个碗,几百件,每件几乎一模一样,显然那个东西是卖得最好的,最受欢迎。人们看到都会想,这东西真漂亮,它是什么?哪来的?谁画的?逐渐地让自己的好奇心引入到对方文化的兴趣,这才是真正的交流。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23日《南方周末》) -
任鸣:人艺风格的传承,归根结底是人的传承
任鸣逝世“一分钟”后的19时30分,正是北京人艺大幕开启的时刻。 -
词作家乔羽昨晚因病在北京去世
-
“世界上找不到一模一样的两个菜市场”
“在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已经没有菜市场了,但中国依然有很多,同时超市也很多。这两个东西为什么能并存?为什么菜市场现在依然活得这么好?” 钟淑如看过有位抑郁症的豆友说,最难受的时候,强迫自己出门,到附近菜市场逛一圈,感受一波迸发的生命力,就好受多了。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16日《南方周末》) -
七万封私信里的隐秘情感世界
“你以为只要走上一条‘正确’的路,人生立刻就会像小红书里晒的那样——两套豪宅、两辆车、两个小孩,每天很开心,老公很专一,情人节给你发5200元红包,这种样板一样的生活。”荞麦说,“但现实根本不是这样,样板生活里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16日《南方周末》) -
专访梁永安:“每个青年的心理深层都是自我矛盾的战场”
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实际上追求的是自己的“归纳”,要立足于自身的社会体验建立自己的判断。这是历史性的进步,十分艰难,自然就处在各种各样的焦虑中。而所有的焦虑背后,其实是整个社会面临的巨大转型。 进入现代社会,多少沧桑、聚散、爱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跟世界的关系变得复杂。体会了生活的种种斑驳,形形色色的苦辣甜酸,最后社会再往前发展的时候,迭代积累,就形成一批具有现代爱情观的人。 现在不少人愁房子,将来才会发现,精神深处的孤独和焦虑才是最难的。房子有了之后,很多人目标消失,苍茫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16日《南方周末》) -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我喜欢探索文物背后的奥秘
-
甩开“很重的知识分子包袱”:当出版社自己直播卖书
“短视频和直播赛道已经成为出版行业不得不面对的‘必答题’。” “有些是对人的知识陪伴,有些是对人的价值共鸣,有些是对人的情感疏解。”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9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