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何谈基础教育

成功的教育,往往以宗教活动让学生学会宽容、博爱;以通识教育,让学生热爱国家民族,认同核心价值;以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关心、合作、尊重。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杨昊

成功的教育,往往以宗教活动让学生学会宽容、博爱;以通识教育,让学生热爱国家民族,认同核心价值;以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关心、合作、尊重。

基础教育的病源

我曾是优秀的语文教师,武汉市最年轻的中学校长,广东民办教育最早的拓荒者,做过幼儿园园长、小学校长、中学校长,区教育局科长、市教育局处长,如今是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局长。三十年独有的教育经历,对中国基础教育应有发言权。

中国基础教育病源何处?我不认为中国基础教育是世界最好的基础教育。教育的本质是精神活动,我们现在最大的病源恰恰在于迷失了本质追求:中小学沦为知识堆积场所,沦为智力累积场所,沦为技能训练场所。基础教育没有真正关注和有效培养人的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就算有人有心关注,却不知道如何培养,向什么方向培养。

成功的教育,往往以宗教活动让学生学会宽容、博爱;以通识教育(涵盖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让学生热爱国家民族,认同核心价值;以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关心、合作、尊重。而中国基础教育至今未解决好价值观的建构问题,未解决好人生观的建立问题,未解决好伦理规范的养成问题,未解决好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问题。基础教育基本缺失了“养心”功能。心无价值,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