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益方舟沙龙丨互联网公益该以何种视角,看待《慈善法》修订的到来?
2023年3月21日,首期南方周末公益方舟沙龙在京举行,会议邀请专家学者、行业机构、企业等多方参与,以“《慈善法》修订对‘互联网+公益’发展的新要求”为题展开讨论。 -
互联网公益丨微笑明天吴伟:互联网公益对推动全民公益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
近十年来,互联网公益让中国的慈善事业从“少数企业、团体或者个人参与的慈善活动变成了人人参与的社会公益全民运动”,在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发起人、理事长,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会长吴伟看来,数字技术驱动和科技向善的引导,让我国互联网慈善事业朝着更加成熟、更高效透明的方向发展。 -
互联网公益丨李峥嵘:互联网公益生态的构建需要不同平台加入
中国互联网公益所呈现的态势正在向更具公众价值、更有影响能力、更与生态交融的方向发展。其中,作为一个拥有信息高效分发和链接能力的平台,微公益显然是“人人公益”的中国互联网公益图景中独特的组成部分。 -
两会公益观察丨张颐武:互联网公益“中国样本”值得全球来参考借鉴
“互联网公益这个事真的很重要”,张颐武在接受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专访时反复强调。对此他建议,要创造一套真正的信任文化,“有效的、真正的让这些钱摊在阳光下”。 -
中国公募基金会官方网站观察:在难开“门”的情况下关上“窗”
官方网站对于机构公信力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公募基金会对于网站建设的作用认识不足,利用官方网站进行公益品牌营造和维护的组织能力发展仍然比较薄弱。 -
周如南:官方网站“重要性下降,并不代表它不重要”
2020-2022年,由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公益品牌榜,在公益品牌塑造方面进行了崭新的诠释。作为公益品牌榜调研信息的主要来源,公益机构官方网站仍是重要观察对象。在实际调研中,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发现,随着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普及,公益机构在官方网站建设方面的重视与投入都在下降,随之也带来了诸多不利于品牌发展的新问题,值得行业思考与讨论。 -
孤独症在中国: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的方向与探索
-
土耳其地震:巨灾面前“人人可为,更应人人能为”
地震生命救援的专业要求很高,投入成本也非常高昂,参与国际救援行动还要面临更大的挑战。近十多年来,中国民间应急力量通过参与国际救援不断成长,国家相关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应急慈善的发展。此次土耳其地震发生后,中国约有17支民间救援队、近600人前往灾区,是中国民间应急力量最大一次规模的国际救援行动。 -
公众善念不容透支,网络并非法外之地
-
慈善法修订“未完待续”:还有“很高呼声”但没能写入的建议
2022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慈善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这是慈善法自2016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此次修订引发社会各界热烈讨论,多家公益业界机构与有关专家围绕互联网慈善、应急慈善、慈善信托等话题提出意见或建议。如今,慈善法修订草案已经结束公开征求意见,不过该草案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还有很大的讨论空间。